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美國勞力供給不足或給經濟雪上加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00:32:47


 

  除了內需問題,近期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爾登表示,未來美國經濟供應方面也存在著挑戰。首先,儘管美國GDP水平仍然非常低下,但失業率(現在為6.1%)卻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時期的水平。換言之,雖然經濟增長速度低下,但經濟需求卻已經大幅將失業率降低。戈爾登強調,微弱經濟增長與勞動力市場壓力減小意味著經濟韌勁不足,這使得經濟產出能力仍很微弱。

  第二,當下美國就業市場平均每月可以增添22.5萬個新工作崗位。如果該趨勢繼續,美國失業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當然該問題的回答要取決於勞動參與率,該比率在近些年一直處於下降狀態,這主要是因為老齡化人群的增加以及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如果我們假設勞動率保持平穩狀態,同時經濟每月可以新增20萬個就業崗位,那麼到了2016年末,美國失業率會下降到4%。

  雖然達到如此低的失業率並非僅是紙上談兵,但很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段,失業率降低會因一些因素而停止:比如雇主很難找到員工(可能由於漲薪過快或者由於政府政策發生調整)。這也就是說,美國經濟在未來很可能會因勞力供應的短缺而再次遇到麻煩。

  為何美國勞力供應動力會減弱?對於該火熱問題,經濟和政策學家可以爭論很多年,但簡而言之,勞力供應動力減弱可以追溯到幾個因素上。首先,這些年來的老齡化人群增加應是影響勞力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女性勞力參與率和高教育人群的勞力參與率增的態勢已經接近了尾聲;最後,美國勞動力生產效率也在逐步降低。

  如果在未來10年中,美國想要達到每年2%的經濟增長率,僅有經濟需求是不夠的。就好像歐洲和日本一樣,美國必須要進行必要的經濟結構改革,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資本生產率,同時美國還必須要保證勞動參與率的穩定。具體來說,美國需要對經濟基礎設施進行更多投資、進行移民政策改革、開發新能源、改善企業稅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