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斯諾登事件的倫理透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8 11:16:37  


  作者:許曉英 (陝西西安 大學教師)

  揭露美國政府以高科技手段監控國民及世界各國的斯諾登先生,不但掀起了政治和外交風波,也激起了倫理問題的巨大爭議。在筆者看來,後者更具深遠意義。一來是倫理背後有人類複雜的情感;二來此事件使人警醒:這個世界亟需建立新的倫理秩序,因為長期以來作為主導的西方政治倫理架構已不足以應對當下的危機。因是之故,斯諾登風波應被看作一個倫理事件。

  作為旁觀者,我們一方面經歷著微妙的情感漣漪衝擊——因為被披露的內幕及斯諾登先生眼下的處境令人感到不平。另一方面,卻看到西方輿論界一直在爭吵此人是愛國者還是叛國者,個人權利和國家安全之間的平衡如何把握等等。倘若我們不假思索跟著陷入這種矛盾糾結,無疑會使自己同他們一樣掉進泥淖,永遠出不來。與其掙扎在一堆揪扯不清的概念中,莫若回歸自己真實的情感,由此出發更易看清其中的義理邏輯。

  斯諾登處境在我們心中引發的同情、不平和憤怒,發乎於人類感同身受的惻隱之心。而斯諾登先生的舉動同樣出於對受害同胞的惻隱之心。這種在長期文明歷程中培養的心性或品質,被二十世紀早期的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稱為“社會感”。確切地說,是指一個人對其與周圍社會聯系性的確認。基於此,他對同類有了尊重、關愛和責任感。阿德勒認為,社會感的發展程度是衡量人的價值的唯一標准,且普遍有效。換言之,社會感是唯一的普世價值。考慮到個體成員的社會感對整個群體生存的重要意義,這個評判亦不算過分。社會感在現實中體現為社會成員如何相互對待以及政府如何對待人民。這二者又有內在同一性,因政府組成人員也是社會成員的一部分。以社會感為標准評價美國政府和斯諾登先生的作為,是非一目了然。

  人類社會在發展進程中,創造出各種方式來提高或維系人的社會感,主要表現為內化的教育和外在的制度制約兩方面。對社會感最易造成危害的因素是權力,包括政治性和財富性的權力。權力增大易導致社會感程度降低,而權力欲的膨脹又以社會感下降為始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斯諾登事件的發酵中,美國政客們的厚顔、自大表現坐實了這一點。他們面對事實,避實就虛,指鹿為馬,醜態畢露而不自覺。既無禮義廉恥,又不通人情世故,凸顯其社會感的缺乏。由此也可以反證,以維護國家安全、反恐為口實所做的蠅營狗苟之事,其背後的動因不過是某些人膨脹的私欲和權力追求而已。

  這光景出現在一個奉個人權利為圭皋的國度,使我們意識到:以權力制衡為原則的制度制約,恐已不足以應對當今社會權力擴張與人的社會感之間的負面互動。若人的社會感持續降低,好的制度也會退化。況且,這種局限於一個政治共同體內部的權力制衡,對世界性的的強權更是無從束縛。回到倫理學層面看,當初西方自然法學派先賢們設計的人權理論,意在倡權利平等,以抑制少數人的特權。但這種脫胎於私法理論的個人權利說卻存在自身的矛盾。帶有物權特質的個體權利,其基本結構是主體與客體的對立,本質上就是權力——主體對客體的主宰與控制。所以,權利始終有尋求客體的衝動,即將周圍事物物化的欲望。在公民共同體內部,道德和法律可以適度抑制這種自私衝動,維持人們的社會感。但越出這個範圍,便可能出現社會感降低和權力擴張現象。如近代西方的海外殖民侵略和大規模奴隸貿易,皆是將非我族類的他國人民客體化的結果。權利追尋客體必帶來損人利己的傾向。

  人們通常習慣於將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對立起來,認為後者易被濫用而損害前者。卻沒有留意到,在民主社會,個人權利和國家權力有其同質性。國家權力不過是個人權利的集結,個人權利追求客體的衝動會傳導到國家權力。這樣的政權在面對其他無力抗衡自己的政治共同體時,會無所忌憚地將權力施加於對方。美國政客面對自己的國民,還要虛與委蛇,就監控計劃的功用與合法性做一番解釋。但就其對他國國民的監控行為,連解釋的必要都沒有,因為那些人只是滿足其主宰世界權力欲的客體。這種將他國人民物化的心態,顯現美國政治精英面向國際時社會感的蕩然無存。聯想到美國情治部門在巴基斯坦用無人機殺人,累及衆多無辜卻毫無愧意。此等將自己的同類客體化的行徑一再上演,且情勢越來越嚴重。因為這個國家憑借其在各領域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實力,在當今世界已取得絕對優勢,遠非殖民時代的列強能够比擬。想通過好言相勸同這樣一個國家平等相處,恐怕有些一廂情願。因為平等只存在於主體之間。如果它已將你客體化,只會單方面要求你滿足它的權力需求,根本無法溝通。

  監控醜聞顯露國際政治倫理失範的嚴重後果,即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可能淪為一方勢力的權利客體。這怎不令人憂懼?以人權理論為核心的西方近代政治倫理學架構,由於其自身的狹促與內在矛盾,在當前形勢下已不足敷用。而當代西方思想界的平庸和不思進取亦無法使人抱以希望,他們其實一直在吃老本。心存憂懼的人要自力自為,建立視野更開闊更富於社會感的政治倫理結構。

  曾子說:“仁以為己任。”這也是一個宣布和平崛起的社會不能回避的歷史責任。“仁”就是社會感的同義詞,且內涵更豐富,它將所有人及萬物都視為主體。如程顥所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物我兼照,故所以能恕,所以能愛。”我們對於倫理問題,既不必閃避做犬儒,也不必跟著吃老本的人人雲亦雲。物質實力固然重要,倫理思想更具強大的內在力量。兩者同步走,對內促進自身的文明進步,對外破解世界魔頭的欺世盜名。古人說,智者保其國,仁者保天下。有志於做仁者,方不負百多年來國運跌宕起伏和先人的艱難圖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