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徐長福:一百年 殊途同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3 00:20:51  


徐長福教授與其藏書 (中評社 單寧攝)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記者 單寧)在一個世紀這樣的時間跨度之上,一個國家因一次政治變革可能發生怎麼的變化?辛亥革命之於今天的中國,應該就是這個宏大命題目前最為有參考價值的注腳了。而談及百年辛亥,今天或許更多地會從歷史的角度去剖析、去重演、去紀念,那麼從哲學上去思辨辛亥百年的話,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 

  在對中山大學哲學系徐長福教授的專訪中,記者試著探究在一位哲人如徐教授的眼中,百歲的辛亥革命到底意味著什麼。 

  徐教授首先指出,一百年來,人們首先肯定的是辛亥革命的革命精神、推翻兩千年帝制的勇氣,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到了今天,談及辛亥革命的現實意義,則更多地是從辛亥革命的靈魂、“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尋求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共識。比如對領土主權完整的捍衛、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這都可以從三民主義的民族以及民生中找到理論依托。這種形式是目前紀念辛亥革命的主流。 

  談及在一百年前辛亥革命中希望建立的中國,和一百年後今天伫立在神州大地的中國,徐教授認為,1949年以後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這與孫中山的建國思想差別太大,從過程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可比性,完全是兩套系統。 
 
  但是如果仔細看看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又會發現拋開意識形態或者具體的過程,如今的中國與三民主義中的中國又是何等地相互呼應。新中國歷經剝奪式的社會改造、暴風驟雨式的平權,最後又摸著石頭走向了溫和的社會改良道路。例如目前實行的土地政策,與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措施頗有幾分相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