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施政報告》著墨房屋政策 兩招增住宅供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30 10:04:52  


香港樓價高企,引發諸多社會及民生問題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明報報道,據了解,特首曾蔭權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點是全面的房屋政策,計劃使出兩招增加中短期的住宅地和公屋供應,其中規劃署已被授命,尋找可改作住宅用地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房委會則會增加新加公屋屋邨密度及層樓,以增加單位供應。

  規劃署覓得的土地中,最矚目是舊北角邨用地東面、曾為汽車渡輪碼頭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該地皮面積7684平方米,正面臨海,可連同旁邊渣華道和電照街交界一幅綜合發展地皮一併發展,屬市區罕見。

  北角舊汽車渡輪碼頭研建樓

  測量師彭兆基稱,市場對臨海住宅地皮需求甚殷,而且地皮面積“有咁上下規模”,旁邊的綜合發展用地又可發展成配套設施,預料日後樓面呎價可達8000元。

  他指出,這類3面有馬路的地皮,地積比率最高可達11倍。但這幅用地的地積比率仍有很多變數,鄰近油街用地就曾因地區反對聲音太強,要求不要建屏風樓,要大幅收緊地積比率,因此暫時未能估算地皮實際價值。同為城規會成員的測量師陳旭明亦指出,該幅地皮可與鄰近綜合發展用地“一線發展”,但就指必須考慮對鄰近地區的影響。

  政府用地可較快供應市場

  據了解,當局傾向釋放“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是由於這批用地大都已經有良好的基建和配套,屬於“熟地”,只要依程序向城規會申請,可較快向市場提供住宅單位。

  除了這幅臨海地,政府早前亦向城規會申請,將大埔馬窩路、馬聰路交界以西的一幅面積達7.3萬平方呎的土地,由“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為“住宅(乙類)”地帶。計劃中用地的地積比率為3.3倍,最高可建13層,發展密度和樓宇高度與附近的中密度住宅相若。該區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現正供公眾查閱。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指出,政府受的政治壓力近年愈來愈大,預料未來政府會陸續將未有特別發展計劃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作住宅用,以解決短期住屋需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