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糧價為何狂漲不止 氣候暖化是主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1 00:40:16  


據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全球氣候暖化使亞洲許多地區的大米產量大幅下跌。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由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收集了過去25年來六個稻米生產國227個農場的產量紀錄,其中包括了泰國、越南、印度和中國等主要種植稻米的國家。數據顯示,某些地區的大米產量大幅下降了10-20%。

  報告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將繼續減少各地區的糧食產量,使糧食的供應量大幅落後於世界人口的增長。

  在2004年,另一組研究人員也發現,如果菲律賓的夜間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其水稻的產量將會下降10%,可是這僅是在實驗室中獲得的數據。

  相比之下,最新的研究數據是從正在進行生產和充分灌溉的農場中得到的,而且其覆蓋範圍包括了亞洲多個國家,從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地區到上海市的郊區。

  首席研究員賈羅德.韋爾奇(Jarrod Welch)表示:“我們發現,如果每日的最低氣溫上升,或者晚上的氣溫變得更熱,大米的產量就會下降。”

  目前,研究人員尚未找到引起這一現象的具體機制,但有猜測認為,在天黑後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時,氣溫上升將導致水稻的呼吸量增多,從而消耗了更多的能量。

  相反,日間的氣溫升高將會提高水稻的產量,但這一效果小於溫暖夜晚對水稻產量減少的影響。這是因為世界主要稻米種植國的緯度都相對較低,低緯度地區的日照時間較高緯度地區為少。

  該報告的結果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

  由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 (WMO) 和聯合國環境計劃 (UNEP)成立的“政府際氣候變更會”(IPCC)在2007年進行的氣候影響評估報告認為,雖然溫和的氣溫上升可能會增加一些地區或部份農作物的農產品產量,但是如果全球溫度上升高出3攝氏度,所有地方的農作物產量都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去年年初的一項研究顯示,到2100年,有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可能會面臨由氣候變化引起的糧食危機,而現在最極端的夏天天氣將在未來成為夏季的主流天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