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曾蔭權誠懇負責 余若薇顛倒黑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09:30:17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政改辯論不僅是要考驗雙方的口才反應,更重要是通過公開辯論,將支持和反對政改方案的意見臚列出來,講事實擺道理,讓公眾作出評價。可惜的是,余若薇在辯論中只是一味顛倒黑白,將政改方案抽離基本法及人大框架自說自話,將有進步性的方案誣衊為倒退,置一己之誠信與本港政制發展於不顧。與余若薇巧言令色、氣焰囂張的表現相反,曾蔭權以誠懇的態度闡述出方案的優點以及政制前進的重要,實事求是反駁了余若薇的歪理,表現出對市民負責的從政者胸懷。

  這次辯論一個重要意義,是讓市民有機會全面聽取政改正反雙方的意見。事實上,一般市民過去只能通過報章或電視新聞留意到有關政改的訊息,對方案內容可能一知半解。這次特首選擇余若薇為辯論對手,主要是考慮其反對政改的立場,正好為市民提供另一面的意見,有利市民更透徹地了解方案,這才是辯論的最大意義,而並非單純考驗雙方的口才應變。曾蔭權在辯論中沒有激昂的語言,有的卻是循循善誘地向公眾解釋方案,讓市民了解到,特區政府已經在現時的政制框架內盡可能增加兩個選舉辦法的民主成份,所提出的是一個合理、合情、合法的方案,也是在目前最有機會獲得通過的方案。曾蔭權誠懇坦率地向市民交待政改的詳情,實事求是地推進政制向前,表現了一個負責任政治人物的應有操守。

  余若薇空談願景譁眾取寵 

  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期望落實普選,但如何推動才是最考驗政治人物的地方。如果從理想主義者的眼中,無疑曾蔭權的講話並沒有提出振奮人心的普選口號,也沒有向市民開出過多的空頭支票。然而,曾蔭權反覆強調先通過2012方案,之後再討論功能組別及之後的普選安排,正正道出了本港政制發展的現實。如果2012年方案不能通過,政制不能揚帆啟航,那末之後的普選安排自然是無從說起。這並非是置未來普選於不顧,反而是務實地推動本港向普選前進。本港現時並不是要不要普選的問題,而是怎樣在基本法及人大框架內推進普選的問題。可惜的是,余若薇完全迴避了本港政制發展的現實,只是不斷在意識形態上爭鋒,只顧搶佔道德高地,這樣自然容易爭取人們的掌聲,但對本港的政制發展並沒有絲毫助益。正如曾蔭權質問余若薇怎樣向議員推銷其急進方案,如何爭取議員支持?這些問題正點中余若薇的痛處,迫得她要顧左右而言他,與曾蔭權的務實坦率相比,余若薇由始至終都是一副巧言令色的嘴臉,但一味站在道德高地是否就能帶領香港落實普選呢? 

  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顧問莫理斯(Dick Morris)在他的經典著作《The New Price》中指出,要贏出電視辯論,重點不在於駁倒對手論點,而是要反覆強調自己的主要議題,從而令觀眾留下正面印象。身為資深的大律師,余若薇在辯論上咄咄逼人的姿態,銳利的辭風並不令人驚奇,但卻暴露其空談願景,譁眾取寵的嘴臉,反而給外界一個負面的印象。何況余若薇的說法根本是於法無據,於理不合,余若薇在辯論上的囂張氣焰令人反感。需要指出的是,市民的反感不單是因為余若薇神情高傲,在表象之內,市民更多的是對其扭曲為直,顛倒黑白是非的做法感到不屑,因為她連基本政治人物的誠信操守都置之不顧。

  “誠信就是權力,我認為誠信在一切之上。”正如艾森豪威爾及尼克松兩位總統的重要幕僚Bryce Harlow所言,誠信是政治家的根本,失去了誠信的政治家將會一無所有。然而,綜觀整個辯論過程,余若薇卻未能展現出從政者的誠信操守。這主要反映在兩方面,一是余若薇迴避了本港政制必須嚴格按照“五部曲”前行的事實。在“五部曲”之下,特區政府以至中央政府都不能越俎代庖處理將來的普選安排,更不能就功能組別存廢問題作出任何承諾,否則就是逾越了法治的界線。然而,余若薇就是死咬這一點,誣指特區政府沒有誠意推動普選,這種說法明顯與事實不符,是公然的誤導大眾。二是余若薇一直指政改方案是一份倒退方案,又提不出實據支持。事實上,只要不帶偏見都會承認,這次方案在現有的政制上增加了民主成份,增加了議席擴大了選民基礎,余若薇的說法是名副其實的誤導公眾,顛倒是非,視誠信如無物。

  余若薇連基本誠信都沒有 

  余若薇在辯論上先是置法治精神於不顧,罔顧基本法及人大規定,及後又不盡不實的指政改是倒退方案。這些都說明余若薇視誠信如無物的投機性格,試問從政人士連誠信都不顧,又怎能說服市民支持。Hedrick Smith在他的《權力遊戲》一書中指出:“誠信是政治權威的靈魂,如果沒有了誠信,政治領導或高級政府官員就不能說服別人”。余若薇在辯論上儘管巧舌如簧對答如流,但言為心聲,余若薇的發言正暴露出其不尊重法治,不尊重市民政制向前訴求,不以全港市民為福祉的行為操守,最終只會受到民意的唾棄。

  余若薇在辯論時信心滿滿,認為以高超的辯才足以得到市民的肯定。然而,這次辯論不僅未有提升了余若薇的個人聲望,反而將其否決政改的理據獻醜於人前,被駁斥得體無完膚,就連余若薇頭上的專業理性光環都變得暗淡無光。況且,港人清楚記得,在“公投”一役上,余若薇以總發言人的身份,多番鼓動要再次綑綁式否決方案,置本港政制發展於不顧。港人也不會忘記,余若薇身為資深大律師,為掩飾“公投”違法違憲的本質,竟故意混淆公權力及私權利的分別,誤導市民,置法治精神於不顧。港人更加反感的,還是在“公投”運動最終只得到17.1%的極低投票率後,余若薇仍然要“死雞撐飯蓋”,不肯承認失敗。余若薇身為一黨之首,不僅拒絕承認“公投”失敗,而且不斷迴避問責下台的責任,足見她完全缺乏政治承擔,連基本政治人物的操守都沒有。試問如此行為,怎可能因為一次辯論就令人改觀?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余若薇都是最大輸家。

  雖然這次辯論會影響到社情民意走向,但政改方案最終能否通過,最後還是端賴立法會議員能否顧全大局通過方案。現時主流民意都是支持政改方案,特首亦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爭取民意,現在推進民主或是阻礙民主全在於議員的一念之差,議員應作出明智的決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