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古老中國岩彩畫 驚艷高雄史博館(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9 00:31:59  


專精研究岩彩畫的高醫教授張淑德(右)與高雄史博館館長王文翠(左)合影。(中評社 林嘉萱攝)
  中評社高雄4月29日電(記者 林嘉萱)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現正展出中國古老繪畫技法“歷久彌新岩彩畫-張淑德研究展”,總計31件精美岩彩作品,包括保存於日本奈良藥師寺的“麻布著色吉祥天圖”複製畫,相當罕見珍貴。史博館館長王文翠表示,本次展覽盼透過高醫教授張淑德對岩彩畫保存的精闢研究,讓民眾能一窺唐代與日本的膠彩繪畫藝術。

  岩彩畫又稱膠彩畫,是以有色礦石研磨成粉狀作為調色,調和膠水為創作媒劑,加入繪製在紙、布、板、金屬及牆面上的古老中國繪畫技法。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淑德表示,中國藝術史上,以礦物色為主要繪畫的材料起源甚早,從史前人們利用隨手可得的有色泥土、岩石粉末混合動物血或其他媒劑隨意塗抹的岩洞壁畫到秦兵馬俑強大陣容的彩繪、漢馬王堆賦彩濃郁的帛畫和漆畫,以及金碧輝煌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唐宋卷軸上富麗的工筆重彩,到深具寓意與威懾力的宗教壁畫,都充分運用礦物色為繪畫材料。

  張淑德說,以膠、岩作畫的過程因過於繁複而在中國日漸式微,所幸唐代岩彩的技法由鑑真和尚傳到日本,經時代演變與明治維新逐漸形成“日本現代畫”,並於日治時期傳入台灣,成為台灣繪畫史上重要的藝術表現。

  “歷久彌新的岩彩畫-張淑德研究展”特展期間即日起至6月6日,歡迎民眾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瞭解這項中國古老的繪畫技法,一探岩彩畫保存千年不壞的秘密,來一趟瞭解中國古老藝術技法-岩彩繪畫歷史的文化深度之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