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從民進黨初選辯論看兩岸論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1 22:37:55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1日社論說,台灣大選選情隨著民進黨初選電視辯論的展開,這個月下旬,還有面向全民的對比式民調,即拿國民黨的馬英九來做民調競爭,等同提前牽動島內選民視聽。

  是以此時的民進黨人的訴求不再是面對自己人,而是面對明年擁有投票權的公民發聲。不論蔡英文、蘇貞昌乃至許信良,在策略上就得有所調整,必要開門爭取多數,而非關門鬥爭。為爭取話語優勢,藍營國民黨也不敢等閒視之,非但密切關注論辯主題發展,且不時回擊。

  社論說,相較於過去民進黨選舉多偏重台獨意識的傳達,在初選的首場辯論會上,三位辯者不論在態度和立場上都和過去綠色思維的表述方式大相逕庭,即不再敵視或汙名化對岸而是有所區隔。相信這也會是明年大選前最重要的論述形態。即基於勝選原則,民進黨候選人大有可能迴避統獨議題,並在大陸政策上退讓,以期開拓中間選民,特別是淺藍選票。

  如果這些民進黨人有誠信,願意就此轉轍,或可視為台灣民主化的進步,也有利於台灣擺脫民粹的糾纏。但這種轉折究竟是出於選戰策略還是意識形態的調整,不能不令人質疑。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蔡英文和蘇貞昌在開放大陸政策上搶功顯得太做作。蔡英文說,在她擔任“陸委會主委”任內,2001年開放“小三通”讓兩岸得以直接來往;2003年民進黨完成兩岸關係條例最大幅度的修定,讓兩岸貿易能逐步與國際多邊體系接軌,還開啟了兩岸包機,試辦陸客來台觀光,建立了可長可久的運作制度。

  蘇貞昌則說,“我也聽到蔡主席提到有關兩岸、包機,都很專業,值得肯定,而當時帶著‘行政院’團隊的正是我。” 姑不論當時是不是由蘇貞昌帶隊,但兩人所以會搶著攬功,無非都在推銷兩人皆是發展兩岸關係正常來往的推手,意圖扭轉綠營偏於激進的台獨形象。

  社論說,蔡蘇改口爭功或許不是新聞,而是以“台獨”作為政治信仰和主題訴求的民進黨人,何以會在政見辯論會上傳達出曾經為大陸政策開綠燈作出正面表述。以聲勢漸見看好的蔡英文論,迄今猶未在“九二共識”上鬆口,卻想承接基於“九二共識”兩岸才有後續協商的經濟合作協議。這就出現斷裂的現象,即意識形態和政策表述的直接衝突。

  如果蔡英文不健忘的話,應該還清楚地記得去年曾經為此代表民進黨且係基於兩岸敵對意識,立足於反對立場和馬英九有過面對面的電視政策辯論,如今卻說不會對此橫柴入灶,其間轉折若無合理解釋,又要如何取信選民。

  社論說,再者,民進黨執政時若非承受內外難以抵擋的壓力,何來蔡英文和蘇貞昌同聲標榜的“小三通”,況且“小三通”的原始設計包括兩岸包機在內,當初就是為了延滯兩岸大三通,完全是“以進為退”的戰略操作。除非台灣不想進入世貿組織,又那有蔡英文口中與國際多邊體系接軌的可能。

  電視辯論現場穿插著有若甘草型人物的許信良,在蔡、蘇兩人表述的同時,正可提供一個鮮明的參照。許信良持續倡言大膽西進,大幅開放陸生和陸資,談到一中原則,許信良即認為,不是那麼可怕的事,全球政經體制公開支持一中,不也公開支持台灣維持現狀。兩者並非不能相容,或絕對對立。是以許信良非但嫌馬英九膽子太小,蔡蘇兩人自更不足論矣。

  必要指出,蔡、蘇兩人自五都選舉以來走出來的扮像都力求接近基層和年輕人,走軟調訴求。處理兩岸政策的用辭也力求避免激情,但如何定位兩岸關係,蔡、蘇、許三人均有意使之國際化,有意通過國際多邊架構和對岸打交道,這就等同排除兩岸互動係基於一個中國的原則。

  社論說,是以與其說蔡、蘇、許在大陸政策上有其妥協和開放的一面,不如說,台獨成了軟性的潛台詞。馬英九若欲勝選,對此就得有所把持,且應點明要害,也非如此,始有可能確保主導兩岸政策和方向的優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