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育仁語中評:黨主席選後國民黨不會分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4 00:38:34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位在社科院大樓。(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正大學校園內著名的噴泉景觀。(中評社 趙家麟攝)
 
  第一,國民黨的黨務結構要年輕化。新任黨主席要有更大的包容性以促成黨內團結,但不要有為了化解大老之間的衝突,將落選人分配擔任副主席的做法了。新任黨主席謀黨的未來發展,要讓黨務結構年輕化,建構國民黨新的接班梯隊。

  他強調,新任黨主席面對2018縣市長、2020“立委”提名的選舉部署,國民黨處於在野、中生代出現斷層的情況下,副主席以降及各部門主管,要大膽起用年輕一代,並透過黨機器來參與公共事務。

  吳育仁舉例,英國前保守黨首相戴卓爾夫人當政期間,英國工黨曾渡過長達18年在野的悲慘歲月,當工黨上台後,淪為在野的保守黨,讓43歲威廉·傑佛遜·海格(William Jefferson Hague)為黨魁,全黨以“田螺含水過冬”的心情,拉拔培育黨內年輕一代,等待保守黨有朝一日重新執政。

  第二,台灣新媒體與網路社群的快速發展。傳統講究參選人平日要勤於基層服務耕耘的比重,以相對降低,反而是政黨的理想性與形象、參選人的問政品質、個人行事風格,更容易影響選民,特別是40歲以下的年輕選民。

  他認為,年長的選民,對政黨的印象多半已經固定,真正對選舉帶來變數的是40歲以下選民的態度,但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平日忙於工作,對於選舉投票的考量,主要來自參選人所屬的政黨形象,以及媒體與網路社群對個人條件的綜合評比。

  他向中評社表示,特別是國民黨要在南台灣要站起來,不能只是強調傳統的跑攤、選民服務、組織地方人脈網絡的概念,而是要加強重建人民對政黨的形象、培養形象清新的年輕世代參選,絕對有機會挑戰長期在南台灣主政、執政弊病愈來愈多的民進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