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記者在騰沖國殤墓園憑弔抗日英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9 00:14:27


“追憶中國遠征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在“國殤墓園”向長眠於此的抗日陣亡將士英獻花致敬。(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騰沖8月9日電(記者 趙家麟、林艷)“追憶中國遠征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8日前往雲南騰沖疊水河畔採訪、謁祭大陸規模最大抗日陵園“國殤墓園”,採訪團長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特別帶領採訪團向長眠於此的抗日陣亡將士英靈獻花致敬。國台辦副主任葉克冬亦抽空隨同記者繞行陵園,憑弔抗日英雄。

  雲南騰沖“國殤墓園”是目前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抗日陣亡將士陵園,這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有超過8000英靈長眠於此。

  採訪團長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副團長中國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楊青,帶領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全體成員,先於園內忠烈祠獻花致敬。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國民政府時期的青天白日旗,懸於牆上,兩側牆體嵌有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

  忠烈祠的後方,有高度31米的山坡,山坡下是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於于佑任書寫的“英烈千秋”,坡頂立有“二十集團軍光復騰沖紀念碑”,山坡四周陣亡將士的墓碑林立,依官階由下而上排列,每一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園內遍植松、柏、栗、竹,抗日烈士們在綠樹林蔭下長眠於斯逾70年。

  “國殤墓園”採訪行程,還安排了3位高齡90、參與光復騰沖的抗戰老兵、研究“中國遠征軍”歷史的專家受訪,還原對日抗戰的血淚歷史。

  中國遠征軍光復騰沖戰役,是1944年的國民政府時期,“國殤墓園”的忠烈祠,循石階而上,嵌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之“碧血千秋”刻石。上檐下懸有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捐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於右手書的“忠烈祠”匾額。

  忠烈祠的扇門上都有青天白日的徽章,祠內、外立柱懸卦了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軍師將領的題聯,走廊兩側還有蔣中正簽署的群護國殤墓園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布告”,二十集團軍總司令何援章的“騰沖會戰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記。忠烈祠旁還有陣亡盟軍的紀念碑。

  今年的6月12日,國殤墓園舉辦了2014“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活動,歸葬迎請於緬甸南坎、八莫等地的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緬懷在抗戰中無畏生死、英勇捐軀的先烈,祈禱將士安息。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也參與了公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