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宗憲:防止台灣與大陸民族主義對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1 00:42:27


 
  吳宗憲表示,上述3個層面的問題,都存在著理性討論與意識形態的兩種力量,但也都有空間可以理性討論,不應該把自己道德化,將對方妖魔化;但這次服貿事爆出的現象,他看到了許多惡意批評、譏笑、辱罵的字眼來攻擊對方的語言或影像,讓人痛心。當然,有些情緒化的攻訐,或可理解某些狀況下是運動者“策略性”的使用,未必是打心裡頭認為如此,但即便是“策略性”使用也應適可而止,否則政策將無法理性討論。 

  在馬政府的服貿政策中,吳宗憲從這三個面向去觀察,目前都有某種傾斜,包括較傾向重視決策效率的少數決策模式,資本主義原則的自由貿易,以及趨漸傾向中國大陸的兩岸整合方向。現在,另外一面的力量浮現出來,將過去並沒有好好討論過的議題,趁這次拿出來檢視、討論,從這個角度來來看也是好事。

  占據“立法院”的學生將要退場,服貿將進入立法與審查的階段。他期待未來各方能摒除意識型態,針對三個層次凸顯出來的議題 ,能朝向正向、理性討論的來發展:

  第一,針對“黑箱”的批評,“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草案,結合四階段溝通機制及二階段“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或者事前授權,事後審查的TPA(貿易促進法案快速授權機制)。

  第二,針對兩岸傾斜下,應該用條約、法律或者行政命令模式,適用備查或審查機制?

  第三,面對經貿帶來的不確定性,使用的是歐盟“審慎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或者是美國的成本效益(cost-benefit)原則?最後未必對政策有很大的改變,但至少讓這些既有的社會價值產生鬆動,並進一步討論的可能。

  吳宗憲指出,此次服貿事件也讓許多人觀察到新興媒體的操作、社會力介入並發揮影響的現象。吳宗憲歸納了未來幾個可能發展的方向,值得進一步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