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並不是單純的軍事安全問題,因為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後,軍事的不安,門檻已經變得很高。反而是充斥在生活中對大陸的不安全感,卻沒有被注意到。例如SARS、黑心食品、沙塵暴、毛巾傾銷、毒奶粉等負面名詞,都被綠媒刻意冠上“中國”。
這些對中國的不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被綠媒潛移默化後,很容易就被操作來推翻ECFA的效益。
事實上,ECFA的深化,對台北都會區的金融產業、跨國企業有一定的成效,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可能在未來1年半內也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即使如此,大陸做了99件“讓利”,只要有1件突發狀況,在兩岸互信低落的狀況下,就很容易被渲染、進而被完全摧毀。
這個現象,在中南部又特別明顯。ECFA釋出利多,會被綠營操作成“以商逼政”,只要大陸的“讓利”少一點,就被批為是“做假的”。
現在,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又更加維護台灣在國際上的旗、歌問題,其實這就代表對台灣主體意識的投射;對於“主體意識”的認同,大陸方面,目前當然還是鐵板一塊;但周志杰認為,“一中各表”不能僅適用在兩岸關係,事實上已經有外部化的需求與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