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教育公平是中國社會延續和正常發展的歷史傳統底線之一。中國從唐太宗起就注意廢除士族世襲和門閥制度,推動官吏選拔公平和教育平民化,對科舉作弊處罰非常嚴厲。封建社會的許多朝代通過科舉制度,推動一大批華夏杰出人才脫穎而出,歷史上的璀璨群星多是科舉取士。歷朝歷代,為保證科舉制度公平貫徹而制定了嚴厲的刑罰措施,違反者甚至面臨死刑的嚴厲懲罰。科舉制中的這種教育公平思想對今天仍有深刻的借鑒。我們在教育體制和資源分配、名校名額分配等方面需要大力吸收和推行其中的公平思想與意識。龔自珍說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全面深入推行教育公平刻不容緩。
千百年的歷史證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教育有路、苦讀成名。貧寒子弟身上同樣有許多優點值得學習和推崇。就同學情誼而言,讓寒門子弟與現在許多家境好的子弟一起學習,根本不是壞事,是大好事!他們同樣作為共和國的孩子,可以相互交流借鑒,相互發現對方的閃光點、共同提高,這對國家棟梁的各方面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對國家整體發展是很有好處的。否則,人為的投入差距及其帶來的教育樊籬,將很容易導致影響和限制學生發展的人為界限,不僅不利於國家發展,也很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第三,教育要率先打破城鄉二元制和不合理的戶籍制度,還孩子一個平等的心靈成長環境。同在一片藍天下,同在一個起跑線。以後的各級考試,尤其是高考,要不按戶籍而按學生學習地報名、考試。以免造成學習地的教材與原籍地考試脫節、不統一,造成巨大浪費和損失,對學生成長嚴重不利,也大大有悖於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則。不管什麼階層,他們的祖輩幾乎都是農民和平民,要多為農民、平民的孩子成長創造平等有力有利的條件,讓每個中華兒女平等、快樂成長,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