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重整金融規範 美學界催生“國家金融研究院”
http://www.CRNTT.com   2009-08-24 14:25:11


  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美國許多記者、政界人士和金融大師喜歡談論“市場”,卻沒有人能對股票、債券、期貨甚至信用違約交換(CDS)等衍生金融商品的全貌說出個所以然來。今天即便監理機關或金融公司能夠鳥瞰全局,恐怕也不曉得該怎麼做,因為分析龐雜資料的工具根本不存在。 

  美國《商業周刊》報導,一個由學者和金融界人士組成的“設立國家金融研究院委員會”,正積極催生“國家金融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ance),他們希望這一機構能在美國重整金融規範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為下一波金融危機做好準備。 

  為政府蒐集資料 標準化再分析 

  據中國時報引述報道,委員會成員之一,賓州州立大學行銷及統計學副教授列奇第指出,擁有資料卻沒有分析的工具,仍然無法真正對付系統性風險,這是目前系統風險管理機關所面臨最大的問題。 

  成立國家金融研究院,目的正是為政府蒐集資料並予以標準化,再進行分析。從聯邦準備理事會、財政部,乃至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到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只要涉及系統風險管理,都是研究院服務的對象。 

  FDIC、SEC 皆服務對象 

  支持成立國家金融研究院的論點可謂直截了當:如果缺乏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交易、彙總部位(aggregate positions)、槓桿……等相關資料,監理機關不太可能知道哪兒存在系統風險。 

  此外,新的系統風險監理機構就算有能力蒐集資料,但若缺乏來自業界的標準化報告,也沒有研究人員負責處理資料,還是很難發展出篩選訊息所需要的工具。 

  屬政府機構 經費來自金融規費 

  列奇第說,金融界沒有人負責研究的重任,現有的監理機構眼界太窄,學界則難以取得資金和全面的資料,業界本身又競爭激烈,且對長期投資研究機構興趣缺缺。 

  “設立國家金融研究院委員會”主張,國家金融研究院未來將透過聯邦金融資料中心(FFDC)和聯邦金融分析中心(FFAC)兩個單位,蒐集並分析市場資料。研究院經費來自金融業者繳交的規費,但本質上屬於政府機構。其敘薪方式應不同於一般政府機構,才能夠吸引頂尖人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