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中國對外援助量力而行良性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8 00:44:31  


 
  在提供大量外援的同時,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對外援助實際運行當中隨意性很大,領導人可以未經論證而隨意加碼,數額龐大,往往超出設計很多,在不少年份對外援助額度遠遠超出國民經濟承受能力。近30年時間里,中國很多時期處於困難甚至極端困難的階段,超出國力的對外援助影響了中國自身的發展和中國人民自身生活水平的改善,甚至因為國內糧食不足、優先購糧外援而影響了對國內災民的救急,以至於造成更大範圍的民眾付出生命的最沉重代價。在執行對外援助項目過程中,許多人為祖國和受援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事實表明,過度的對外援助是不可持續的。

  新時期對外援助日趨務實,追求互利雙贏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應當肯定我們過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確的,……所謂熱心過度,具體來說是對阿爾巴尼亞、越南給得太多了,使他們躺在我們身上過日子。……在援助問題上,隨著我們經濟發展,方針要堅持,基本上援助的原則還是那個八條,具體辦法要修改,真正使受援國得到益處。”

  1983年初,國務院總理訪問非洲國家時宣布“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四項原則。援外工作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要改革創新,借鑒國際上通行的有效做法,使有限的援外資金發揮更大作用。總體看,對外援助工作在1978年以後出現了新特點和局面:依據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合理地安排外援支出,擴大了受援面。1980—1981年,外援支出僅占我財政支出的0.6%。提高了成套設備中智力、技術支援的比重,建成了一些影響較好的大型項目,增加了受援國自力更生的能力。

  1996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非洲總部發表演講時鄭重宣布了與非洲國家合作的五點原則:真誠友好,彼此成為可信賴的全天候朋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權,不干涉內政;互惠互利,謀求共同發展;加強磋商,在國際事務中密切合作;面向未來,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援外工作。近一時期,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上升和對外交往能力的提高,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對援外未來發展方向、援外戰略性任務等大政方針親自部署、親自決策,先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在2006年11月份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宣布對非八項經貿舉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