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游盈隆:賴位置還沒坐暖遇覆議案非好兆頭
http://www.CRNTT.com   2024-06-13 22:37:08


 
  沒錯,我們需要回到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這次行政立法衝突誰有理?誰無理?以目前綠藍白三黨口徑來看,綠說綠有理,藍白說藍白有理,而且各方火氣都很大。就算三黨未來一個禮拜走上街頭,訴諸群眾,也只是無情批判對手,各說各話,各自“固本”而已,對“國會”改革或擴權爭議的釐清毫無幫助。

  我們必須直探問題核心,才能從根本處釐清問題的本質、爭議的形成、與未來可能的發展。今日的行政立法衝突,根本原因有三:

  首先,這是民進黨2024“總統”與“立委”大選過後,執政路徑選擇的必然結果。選後,民進黨不顧“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政治現實,選擇一黨單獨執政導致的必然後果。政治選擇必須付出代價,愈重大的政治選擇,需付出愈重大的政治代價,因為“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將隨之而來。

  試想,如果今年二月“立院”開議之初,民進黨就選擇綠白合,並進而組成綠白聯合政府,怎會有今天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當然,如果願意嘗試“大聯合政府”(Grand Coalition),綠藍合或綠藍白超級大聯合也是可欲的選擇。台灣民主今日陷入激烈的政黨對立與衝突中,固然是因為在野黨聯手推動“國會改革”所引起; 但眼光放遠一點看,這難道不是今日執政當局昨日種下的因所造成?執政黨一念之間將2300萬人鎖進一條崎嶇難行的道路,如果不猛回頭,未來人民不知還有多少苦頭要吃。

  第二,在野兩黨報復心切,矯枉過正。從“立院”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與刑法增訂”的實際內容看,我覺得用“矯枉過正”四字形容是貼切的。換句話說,在野黨聯手通過的“國會改革版本”並非一無是處,但在三個方面值得商榷:

  一,“總統”每年定期到“立院”進行一次“國情報告”,這是好事,也有“憲法”依據; 但一味堅持“總統”須接受“立委”詢答,而且是即問即答,就過頭了。因爲這完全無視現行“憲政”體制不是“內閣制”,是“半“總統制”或“雙首長制”,因而具有“二元民主正當性”特質。在這樣的憲政體制下,“國會”的正當性來自人民,“總統”的正當性也來自人民。“國會”並非至高無上,台灣不是英國,也不是任何議會民主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