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念祖:討論役期延長是政治問題不是軍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3-19 00:15:09


 
  楊念祖表示,現在需要這麼多兵源8萬或是10萬嗎?訓練要多長?要怎麼專業分工、怎麼分配等,要到什麼部隊?加上還要找教官來訓練,要重新配置訓練的人員,需要多少有經驗訓練教官,這也要重新編制,都需要配套措施。加上今天沒有軍法了,萬一這些人不服領導,問題很多要怎麼處置,不是這麼簡單役期要延長就延長,需要很多面向去支撐義務役,需要全盤考量。

  他指出,不是說役期改成1年,就能改成1年,“國防部”只能評估可行性,能量有多少?能否推行、要做多少套措施?另外還有政治影響,今天很多人看到俄烏戰爭跳出來說願意保衛“國家”,但是否願意犧牲1年時間去當兵,願意保衛“國家”跟花時間接受訓練,這反應一定不一樣,但不接受技能訓練,又要如何報效“國家”。

  楊念祖也說,“國防部”很可能今年也不會提出報告”,至少年底選舉不會有這個議題討論,“但是就怕走漏風聲”,若傾向延長役期的話,會不會影響年底選情就不知道。

  他也說,俄烏戰爭以來,社會上的氣氛可以認同延長役期,但情緒上表態一回事,實際上又有多少人願意犧牲一年時間,投入軍旅保家衛“國”的責任。而且之後訓練,可能不像過去輕鬆,還要配合現在的國防政策重層嚇阻、決戰灘頭等戰術,訓練強度也不一樣,技術會更精進。

  楊念祖提到,2000年以前,台灣兵力編限比42萬,後經過“國防”軍事變革,認為不要這麼多兵源,役期縮短從2年、1年10個月到1年,後來馬政府變成4個月軍事訓練役,這是有一個過程。從42萬縮少到21萬,減到現在17萬的軍力調整。以前陸軍員額多,但是現在可能自動化高科技、資訊戰,兵力配置跟以前不一樣。現在有很多高技術條件,不必要全部靠人力進行軍事防禦,人員才會減少,但是軍事力量是擴大。

  他指出,未來若延長役期,徵兵是義務役,徵兵條件平等,人力素質可能會提昇,因為受高等教育也多,但是人力不同,要全新思考調配兵力。過去高科技的人不願意去當兵,若徵兵役期延長,人力素質可能就會提昇,兵力會比較強,人力素質也會提昇。

  楊念祖說,現在徵兵制議題大家吵吵鬧鬧,若匆促要上路會有很多問題,現在只是因為民氣可用,但是“國家”自我防衛不能靠氣氛、情緒反應,要有實際配套措施、資源投入、專業培養、“國防”戰力需求,才能把人放在對的位置。

  他也說,還要配置幹部帶訓練,現在還要額外拉出一批人去訓練新兵,因為總兵力員額減少,只剩下17萬多,再調一批人去訓練徵兵入伍的人,這些工作配置任務如何調整?評估時間可能一年都不夠,還會影響現在作戰任務。現在講評估一年,是因應討論問題的氣氛,是政治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