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俄國當初假設烏克蘭會倒向西方國家,因此希望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變成緩衝區。烏克蘭若修憲後讓兩省份高度自治,那俄烏緊張就結束,但是烏克蘭要退場也要退得漂亮。烏克蘭透過駐英國大使放出風聲,短期內不會加入北約,這代表烏克蘭態度調整,要加入北約部分鬆動。
不過,他也說,核心部分烏克蘭都沒有講明,“如果烏克蘭妥協之後,就能避免戰爭,對烏克蘭、對西方國家都鬆口氣”。若妥協好像烏克蘭在槍口下被迫而行,但烏克蘭在2014、2015年,分別簽訂明斯克協議與新明斯克協議,就必須履行國際協議,否則等於毀約。“烏克蘭有毀約權力,但是要掂掂斤兩,可能兵戎相見”。
中俄關係與美國關係,在烏克蘭事件發展中形成兩股勢力對抗?連弘宜指出,普京上來之後,外界一再觀察中俄關係,從2000年到現在,中俄關係不一定都很好,也有合作到迷惘,“但只要西方壓力越大,中俄關係就會越緊密”,“是美國讓中俄關係結合越加緊密”。
他表示,中俄這麼大主權國家,一定有自己想法,但是美國的壓力從特朗普到拜登都是赤裸裸。主要是中國單獨在面對美國,美國也表明就是要跟中國單挑,中國這幾年非常清楚,要單獨對抗美國壓力很大。而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收手,美國就是表明要專心對付中國,美國要用軍事、經濟包圍中國。
他也說,其實在出現烏克蘭事件前,俄國對於中美對抗態勢採取較為中立態度,美國要俄羅斯不要介入,普京也答應了。但是俄國不會閒著,俄國對歐盟也有不會順心的事情,俄國要處理烏克蘭,波羅地海三國,俄國會認為美國要他中立,就應該讓他處理自身的事情,“但是現在美國又來破俄國的局,很不夠意思”,中俄結合越緊密都是美國壓力。
連弘宜對中評社分析,當大國發生衝突會有什麼步驟斡旋,這次俄烏事件充分演給大家看,中國很意外得安靜,因中國對於脫離國家的議題是紅線,中國會很謹慎。而俄國就是要擺出態勢,要對方屈服,最後槓上北約、美國,但當領導人都說不會派兵了,就是要歐洲自己解決,德國新總理上任顯得意興闌珊,法國是苦主歐盟輪值主席只好去斡旋,看起來就是烏克蘭等西方群龍無首,烏克蘭最後會認為就這樣吧,“要什麼能給就給”。而俄羅斯也給台階下,只是要烏克蘭遵守國際協議。而美國的動作是要告訴大家“我在領導大家”,但美國又不派兵,一直講話要拖大家下水,歐盟國家想必心裡也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