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育仁:美國對中國戰略態勢有四大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21-10-12 14:30:15


國策院今天舉行座談會。(中評社 黃筱筠攝)
   
  他表示,10月2日美國海狼級核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在南海水下撞及不明物體,澳洲海軍租用美國洛杉磯級核攻擊潛艦,並希望在4年內打造具戰略威脅核潛艦部隊。至於為何日本不在列,這個聯盟的目標是中國,但日本對於中國決心還不夠,核動力潛艇發展也還不確定,日本不符合高標準的軍事同盟。且新首相岸田文雄是廣島出生,立場是非常反核,短期內看不到日本加入的趨勢。

  他表示,美國對中國的第二個戰略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廣泛性國家聯盟,有共同原則,像是法治、民主價值、自由航行、和平解決紛爭、領土完整、歐盟印太戰略、東協中心性;有合作議題,包括:半導體、資通訊、生物科技、關鍵與新興科技、太空、網路安全等科技面相,東海南海、高標準基礎建設、疫情與疫苗、氣候危機等。

  郭育仁指出,美國對中國第三個戰略聯盟是,印太區域聯防體制,現在正在籌組中。美日在過去10年已逐漸鋪墊印太聯防機制的基礎。美國與日、澳、英、法等國皆有盟約,近年開始強化與印度的安全合作,包含2016年《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2018年《通訊相容與安全協定》、與2020年衛星數據《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

  他表示,日本雖然跟美國有盟約,但是跟其他國家沒有盟約,但自從2012年安倍晉三二次執政,便積極與主要國家簽署軍事合作協定,以橋接美國盟邦共同建構印太區域聯防。美日目前正與澳洲、印度、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協商,籌組印太海軍特遣隊,由各國輪派艦艇以新加坡、越南金蘭灣、菲律賓蘇比克灣為靠港,制衡中國逐步改變東海、台海、與南海現狀的企圖。

  他提及,區域聯防的主要戰略目的,有快速因應東海、台海、南海局勢;應對中國以灰色事態與消耗戰手段改變現狀;以域外國家組成海軍聯防機制凸顯南海為重要國際航道,抗衡中國企圖以“南海行為準則”將南海內海化;多國區域聯防加大對中國的戰略嚇阻;減輕美國第七艦隊的任務負擔;凸顯日本在區域內的安全角色。

  郭育仁表示,至於美國對中國第四個戰略方向是貿易科技戰長期化,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10月4日對中國貿易戰略四點,第一、要求中國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即兩年內加購 2,000 億美元美國農業、製造業及能源產品。第二、在中國未履行第一階段協議,不準備談判第二階段。第三、549類具針對性的關稅豁免措施,美國企業若無法取得中國以外的進口來源,得“暫時”豁免懲罰性關稅。第四、美國將動用所有工具對抗中國政府產業政策,包含對產業的不公平補貼等。未來拜登政權會對中國貿易戰、科技戰進行精算,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