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宋文笛:中美叫陣 短期內是鬥而不破的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21-03-20 00:40:49


 
  他表示,美中關係應該有三個籃子,合作、競爭、對抗,這次競爭是主題,正常關係下應該是三個籃子都會有。這次見面是形式外交,表達中美有見面,但雙方事先都知道不會有結論。只要看雙方事前談話就知道。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會前就說會談沒有“過高的期待和幻想”;美方會面兩天前,還搞了一個簡報記者會,兩位拜登高階政府官員會議前簡報帶風向,就說美方立場會很硬,這兩位高階官員還不具名,就是拜登內部團隊有共識要一起承擔。兩邊一開始已經透露,就是要講比較不好聽的話。雖然去年夏威夷楊潔篪跟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面也是有點難看,但這次有變本加厲的情形。

  若從這次見面看來,未來中美關係緩和很困難?宋文笛對中評社表示,拜登執政第一年中美緩和機率很低。現在還在拜登起手式階段,如果一開始拜登政府態度正常,之後要硬一點,就會被說是破壞前例,那不如就一開始就強硬,雖然會被罵,反正是川普政策延續,但等到要合作時,美國態度就會軟化。

  他說,這次見面是建立美中互動新底線,因此初期態度強硬會是基調,但是後續要看議題以及民眾需要,如果氣候問題引起民眾很大關注,拜登會有壓力要跟中國談,態度就會轉為軟化,現在是起手式態度會硬,國際就是現實競技場,美國中國兩邊都想要突破。

  宋文笛表示,中美關係發展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高層互訪,持續累積互信,要見面累積到“鬥而不破”的互信,若要尋求全球經濟復甦,雙方就需要具體談合作。

  第二可能性,拜登講求盟友跟多邊關係,川普執政也許中美雙邊有個協議就會和緩,但是拜登執政,中美關係要轉好,可能要藉由多邊的機制、管道,對美國盟友讓利,拜登才可能軟化態度。中美雙邊關係若單一進行,美國的盟友會覺得有好處是美國先拿,這樣盟友對美國會產生質疑,拜登認知到單邊對抗成本很高,不會走川普這樣的路。因此中國必須要對這些美國同盟國家讓利,製造足夠輿論支持,讓美國對中國態度鬆軟。

  不過,他也說,中國短期內不需要做這些動作,中國知道美國要強硬,中國目前有是強硬態度回應。接下來中國明年秋季有二十大召開,在這之前中美緩和機率很低,“中美強硬態度都會持續一段時間”,在明年中國二十大之前,中美雙方有充分理由強硬態度主導彼此關係。

  中美在台灣議題上各自表達立場,對於台灣來說,中美現在的氛圍是否不利台灣?宋文笛認為,蔡英文有意識到這一點。美國對中國態度強硬時,蔡才會調整“國安”團隊任命邱太三當陸委會主委,以及用語、姿態放軟。

  他表示,由於美國對中國態度夠硬,也提出台灣重要性、不可或缺性,美國不會明確反彈。台灣在中美強硬、中國抱怨美國干預內政之際,台灣釋出相對和緩態度,剛好互相配合,這是蔡政府看到契機順應現階段的操作。而稍微對中國大陸軟一點不會影響大格局,因為美國需要台灣成為議題,當中國批評美國干預內政議題,台灣不是百分百對中國強硬,兩岸政策和緩,也減緩中國大陸對兩岸議題的失控,不要硬上加硬,蔡政府現段的調整兩岸關係有利台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