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找不著北的中國國民黨
http://www.CRNTT.com   2020-11-22 00:13:18


國民黨對於自己黨史的不在乎,更證明了對自己過去的不重視。
  中評社╱題:找不著北的中國國民黨 作者:張亞中(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台灣大學教授

  無智也生無明,中國國民黨也掉進“無明”。在“我從哪裡來”方面,從李登輝任國民黨主席開始,已經把台灣人與中國人放在對立的狀態。馬英九任內的國民黨,既沒有對教科書撥亂反正,也對“我也是中國人”三緘其口。國民黨對於自己黨史的不在乎,更證明了對自己過去的不重視。在“我是誰”方面,國民黨很早就已經不再認識自己了,已經不衹一次,中國國民黨內部有聲音認為應該把“中國”兩個字拿掉,或者換上“台灣”兩字。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兩個字在台灣已是選票毒藥,對國民黨的現在與未來都沒好處。在“我往哪裡去”方面,國民黨是否還以中國統一為職志,或衹是以“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為目標?國民黨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親美和中”,還是“反共不反中”,或是“反共親美”,國民黨的腳步亂了。

  一、國民黨找不著北已經30年了

  現在的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真的迷惘了,找不著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從李登輝擔任黨主席時,身分、精神、價值就開始迷茫了。

  事實證明,對國民黨整體而言,李登輝要的是裂解中國國民黨,扶植一個去除中國元素的國民黨或新的台灣國民黨。就歷史文化而言,李登輝要的是去中國化,他推動在教科書加入“認識台灣”,最終目的不衹是“認識台灣”,而是要“不認識中國”。就其個人來說,李登輝希望的是“去中入日”。就憲政而言,李登輝帶領國民黨與民進黨合作,進行了六次的修憲,破壞了中華民國憲法的若干結構。就兩岸關係而言,李登輝用“國家統一綱領”唬弄當時國民黨的非主流派,為的是鞏固其在黨內的權力,與“統一”一點關係也沒有,他追求的是分離主義的“兩國論”。

  作為黨主席的李登輝,一棒就把國民黨給敲昏了。即使開除了李登輝,但是後來的國民黨黨中央仍是頭冒金星,不知道自己是誰,也找不到方向了。

  李登輝以後是陳水扁的八年。作為在野、但當時在立院仍是多數的國民黨,沒有利用立院的優勢對歷史文化教育進行糾正,而且還配合民進黨再一次的修憲。依照已過世的憲法大師胡佛教授的說法,七次修憲後的憲法,已經成為一個“飄浮的憲法”,不知道要飄到哪裡去。當時在野的國民黨所做最大膽的一件事,反而是2005年連戰的大陸破冰之旅,兩岸關係往前推了一步,也凸顯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可以發揮的優勢。

  接下來的馬英九八年執政。事實證明,馬英九在歷史文化教育書上,沒有做到撥亂反正,馬英九的中國國民黨也不敢說出“我也是中國人”,在其八年任內,台灣人民對於身分認同較之陳水扁時期更為向“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傾斜。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雖然擴大了兩岸的交流,但是由於國民黨中央不能、也不願與北京就“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進行政治對話,致使兩岸關係無法從敵對走向和平。“衹經不政”的作為,使得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甚脆弱,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使得國民黨執政時所推動的兩岸關係繁榮光景有如曇花一現。

  李登輝抽離了國民黨的核心思想,接下來的馬英九等幾位主席,除了洪秀柱一再呼籲重新找回黨德、黨魂外,所有的黨主席對於黨的中央思想、基本路線都不願著墨,想的都衹是如何才能爭取到最多的選票,在他們心中。選票比黨的理念重要得多了。

  2016年以及2020年的兩次大敗後,國民黨的思緒與腳步更亂了,“選票至上”的考量,使得國民黨認為“人多的地方就是北”。因此,無論在歷史文化、兩岸關係、憲法結構上,黨中央的想法就是拿香跟著民進黨拜。他們認為衹有這樣,選民才會轉向,才能夠得到更多選票。

  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個人當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原先支持民進黨,或不支持國民黨的人,不會有多少人將因而轉向支持國民黨,原有的藍營忠貞堅定支持者反而會失望離開。但是,當權的黨中央不這樣認為,他們想的是,台灣選民無論對歷史文化、兩岸關係定位,以及憲法結構的認知,都已經難以扭轉,因此,必須要向民進黨的論述靠攏,如此才能爭取到最多數的選票。

  二、民進黨“以為的北”及其戰略與戰術

  相對於國民黨找不到北,民進黨自認其方向是正確的,認為他們已經找著了北。在策略上,民進黨選擇不冒進,而是用行穩致遠的方法來追求。

  民進黨的策略一直很清楚。“台獨”、“反統”是區隔與國民黨之間最大不同的工具,要台獨就必須反統,要反統就必須反中,要反中就必須親美。反統就是要強調台灣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沒有必然統一的問題;反中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武力,以及把大陸塑造成對台灣威脅最大的敵人,但是,由於自己的武力不足,因此衹能寄望美國的保護,親美其實就是完全依附於美國。

  但是另一方面,民進黨也瞭解到如果真的走上法理台獨,兩岸之間必然是武力衝突,而且不能保證美國一定會出兵協防台灣,因此,民進黨的戰略構想就是爭取時間,等待機會。

  民進黨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晰,戰術作法也很明確。其作法為:第一、在立場上,堅決不宣示法理台獨,但做事實獨立的宣示。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後,不再多提要追求台獨,而主張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應該“維持現狀”。結合中華民國與台灣,企圖以“中華民國台灣”來逐漸取代中華民國。第二、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強化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與宣傳。把“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結構換成了“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並大力宣揚“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身分認知。第三、在憲政上,解構中華民國憲法,讓中華民國憲法的結構徹底崩解。主張廢除考試院與監察院,就是民進黨解構五權憲法的重要一戰。第四、在政治上,強化台灣人民對於大陸的敵對意識,通過《反滲透法》等一系列措施,縮緊兩岸交流,強化兩岸敵對的意識。第五、在對外關係上,與美國堅定地綁在一起。大量向美國購買軍備,僅2019年一年,軍購就高達近100億美元。第六、也就是最具指標的,即在政黨競爭上,分裂中國國民黨或壓制讓其成為小黨,從此即不能再威脅民進黨執政。近年來,民進黨政府不惜違法對國民黨抄黨產或剝奪藍營支持者軍公教的退休金,即是為此目的而服務。

  在未來期待上,一方面期待中國大陸內部出現分裂、動亂,甚而政權崩解,使得大陸無暇關注台灣;一方面期待美國能夠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成功地壓制北京的作為,如果美國的壓力能夠促使大陸屈服,民進黨就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讓兩岸的距離愈來愈遠,讓台獨的土壤更為豐沃。

  自2010年中國大陸的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後,美國認為維護自己的全球霸權已是刻不容緩,“重返亞太”、追求“亞太再平衡”成為美國要遏制大陸的說辭。以“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自居的特朗普總統更是開啟對中國大陸全面性的組合拳鬥爭,全方位的拉幫結派。組合拳包括經貿、科技、南海、香港、新疆、台灣等事務,拉幫結派包括五眼聯盟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日本、南韓、南海諸國、印度、歐洲。而在這些鬥爭中,最敏感的就是台灣,最願意無條件配合美國的就是民進黨政府。

  美國目前當然需要台灣,對於美國而言,台灣既是中國的內部,也是中國大陸的外部。台灣與大陸的敵對決裂,比組合拳裡的任何一種拳對中華民族的傷害都大,比起美國所有的結盟對象,台灣最能觸動大陸的神經。因此在美國的主導下,當前美台關係成為自1979年以來最密切的時期。美國不僅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台灣法案》等一連串提升台美關係的法案,更開始出售以前不願意出售的攻擊性武器,並提升台灣現有軍備的功能,美國內閣官員也開始公開訪台。

  對蔡英文而言,目前是反中的戰略黃金期,但是畢竟台獨的戰略思維是爭取時間,而不是立刻選擇與北京攤牌,因此,在軍事上,對於大陸的軍機跨越海峽中線儘量保持被動防禦,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公開地說,“台灣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兩岸若發生戰爭,我們不靠美國,要自己打”。國防部長嚴德發也公開宣稱:“國家安全靠自己,自己國家自己救。”這些話當然是說給北京聽的,為的是希望北京不要武力出手,因為蔡英文及民進黨不想現在就與北京攤牌。

  三、目前的國民黨中央也找不著北

  面對民進黨的戰略與戰術作為,國民黨不僅沒有辦法對抗,有些地方反而是依樣畫葫蘆、拿香跟著拜。

  舉例而言,目前在台灣的新版國中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我自己做了比對,刪減的內容包括:1.考古發現、史前傳說與夏朝,湯伐桀、盤庚遷殷、殷商文明所有內容,包括甲骨文等等,武王伐紂、周公東征、制禮作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管仲,養士與平民崛起、蘇秦、張儀、呂不韋等人物。2.楚漢相爭、漢武帝的經濟措施,王莽篡漢、光武中興、外戚與宦官、黃巾之亂,班超,兩漢的史學、醫學、科技成就及所有人物,包括司馬遷、班固、張衡、張機、華佗、蔡倫。3.三國所有史事和人物,包括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曹丕,司馬炎、八王之亂,宋齊梁陳、梁武帝、清談與三玄、北魏孝文帝。4.楊堅和楊廣,隋代的運河,李淵、貞觀之治、武則天、開元之治、安史之亂、楊貴妃、郭子儀、黃巢之亂、朱溫篡唐、唐詩和唐三彩,五代十國。5.陳橋兵變、重文輕武、王安石變法、新舊黨爭,完顏阿骨打,宋徽宗瘦金體、宋高宗、畢昇、紙幣、司馬光資治通鑑、宋詞元曲及作家。6.明太祖朱元璋的所有措施、明成祖“靖難”、張居正改革、東林黨爭、明思宗,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四書五經與八股文取士、宋應星、李時珍、明清的小說及作者。7. 刪除洪秀全與太平天國、曾國藩與湘軍,俄國的邊境侵略,但是增加了日本的幕府時代、黑船事件和明治維新。

  面對這樣的歷史課本,國民黨中央不發一言,更沒有表示如何運用在野的力量來為捍衛中國史盡一分力量。新課本的通過,象徵著民進黨對國中、高中的歷史教育已經徹底地去中國化了。那麼,國民黨中央為什麼沒有反應呢?答案很清楚,國民黨中央認為,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及年輕世代已經不認同中國史是國史了,社會整體對“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已經高約六成五左右,其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高達八成。國民黨中央認為,在這個議題上打轉,對於選票沒有幫助,所以也就噤聲不語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