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俊久:中國建立全政府戰略應對美“規鎖”
http://www.CRNTT.com   2020-07-14 00:18:59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久進行主題為“美國對華經貿規鎖:典型事實、行為邏輯與戰略約束”的講座(圖片:講座截圖)
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夏季學期系列大講堂之“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圖片:講座截圖)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實習記者 潘瑩琪)7月13日,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夏季學期系列大講堂邀請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久進行主題為“美國對華經貿規鎖:典型事實、行為邏輯與戰略約束”的講座。在講座的第四和第五部分,李俊久教授闡釋了影響美國對華經貿規鎖3個戰略約束,並提出了中國的應對之策。他認為,中國要借鑒他國經歷建立“全政府”戰略模式,在產業鏈層面、改革開放層面、戰略實施層面緩解美國對華經貿規鎖的壓力。

  1.美國利益集團的經濟理性,弱化了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規鎖的戰略效果。

  首先,李俊久認為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之後,三大院外援華集團——美國商會、商業圓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普遍對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持歡迎態度,他們更注重經濟理性而不是政治非理性。

  其次,根據日本野村證券的研究,跨國公司回流美國本土的跡象並不明顯。野村證券研究得出結論,目前至少有50家,至少有不少的企業流出了中國,但是流出中國的企業並沒有大幅回歸美國。遷出中國的企業主要去向有東亞(17家:台灣地區11家,日本5家,韓國1家)、東南亞(48家:越南26家,泰國8家,柬埔寨4家,馬來西亞3家,菲律賓3家,印度尼西亞2家,緬甸2 家)、南亞(5家:印度3家,孟加拉國2家)、北美(9家:墨西哥6家,美國3家)。美國在製造業回流方面的做法並不奏效原因就是遷出中國的企業多以加工組裝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而這些企業的遷出並不能對於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給鏈和價值鏈的地位產生實質性影響。一方面有助於釋放中國人力資本潛力,把過剩的飽和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出;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企業的遷出吸引外資流入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部門,如“中國製造2025”的高端技術產業。

  再者,在華美企的“去中國化”意願不強,這是因為“在中國製造,在中國銷售”已成為眾多美企的供給鏈戰略。中國有獨立自主的全產業鏈以及工業部門產銷一條龍服務,無論是中國的基礎設施、還是物流成本,要遠比遷到東南亞、南亞、墨西哥這些國家或地區成本低。“在中國製造,在中國銷售”已經成為眾多美資企業的供給鏈戰略,在中國製造後出口美國不再是他們的發展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