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八後遺症冒現 印度或乘勢挑戰中國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9 00:36:27  


 
  中國政府早已經注意到經濟過熱的現象,自去年12月以來,中央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為樓巿降溫,以及限制信貸,例如,重新對某類商品房徵收交易稅項,以及提高銀行準備金率等。

  同一時間,印度在對抗衰退之後,並沒有面對相同程度的餘波。印度政府實施了相同的手法應對金融危機,例如降低稅率,提高財政開支,然而,與中國相比,規模較小。高盛投資銀行估計,印度政府在上個財政年度動用了360億美元刺激經濟,僅佔GDP的3%。與中國相比,中國兩年內動用了5850億美元刺激經濟,佔GDP的6%。更重要的是,印度能夠促使經濟增長的同時,並沒有使其銀行系統陷入危機之中。事實上,金融危機發生期間,印度銀行顯得相當保守,特別是與中國相比。去年度印度的信貸增長更低於2008年。經濟學家認為,印度的銀行的實力仍能保持。經濟研究機構“百年亞洲顧問”(Centennial Asia Advisors)根據可得之數據在1月發表的報告顯示,印度本地銀行的呆壞帳項並沒有顯著增加。

  印度沒有實施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卻能使經濟保持強勁增長,是因為印度在環球經濟體系裡涉水不深。2008年,中國出口佔其GDP的35%,而印度則是24%。雖然中國採取了主動措施,以彌保對美出口的損失,但是印度的本土經濟為其提供了較佳的緩衝。印度本土消費佔其GDP的57%,而中國則是35%。印度的消費者並沒令其經濟表現讓人失望。

  雖然如此,印度經濟並不是對危機免疫,印度政府需要面對巨大的財政赤字。去年季風減弱,雨量減少,預期農作物產量亦會下降,削弱農民的消費能力。不過,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10年印度的GDP增長將達到7.6%,而2011年則是8%,跟中國的距離並沒有相差太遠。印度總理辛格表示,“緩慢穩定的增長將會在比賽中勝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