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棟談美國大選(中評社 羅方玲攝) |
中評社記者: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當中不可逾越的第一條紅線,但當前民進黨當局“倚武謀獨”,美國執意“以武助獨”的動作愈發明顯,對此您如何分析?
王棟: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斷挑釁玩火,對“台獨”勢力發出很多錯誤信號。特朗普政府事實上已經逐步實質性地背離了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歷屆美國政府均遵守的“一個中國”政策,中美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也因之受到很大削弱。而在拜登時期,拜登政府曾多次公開宣示美國要回到“一個中國”政策,其高級官員公開表態不支持“台獨”,但實際上美國仍在不斷“掏空”“一個中國”政策。在拜登進入執政尾期之時,拜登政府顯然希望中美關係整體是穩定的,可以順利過渡到下一任政府。今年8月底,中美舉行了新一輪的戰略溝通,台灣問題是中方提及的核心關切。王毅外長在與沙利文的會晤中,指出台灣屬於中國,中國必將統一。沙利文在會晤中表示,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一中一台”。王毅外長指出,“台獨”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近日,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機制來商談有關問題,是圖謀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其“台獨”禍心路人皆知。因此,我們需要正告台灣當局要放棄“台獨”幻想,同時面對美方,繼續進行嚴肅的戰略對話,要求美方落實自己的表態,停止表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終止武裝“台獨”動作,支持中方以和平方式完成統一。
中評社記者:美國國會眾議院日前通過一項法案,內容是在2023至2027財年每年撥款3.25億美元、共16億美元,用於對抗所謂的“中國惡意影響”,對此您怎麼看待?
王棟:首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撥款對抗所謂“中國惡意影響”這個事件,是美國國會中反華強硬派發起的新一輪遏華舉措,本質上是美國對華的認知戰、輿論戰和資訊戰,是維護美國在全球的話語和輿論霸權的最新體現。近年來,隨著美國對華戰略焦慮和疑慮不斷上升,對中國戰略意圖做了嚴重誤判誤讀,美國將中國視為對美國霸權的最主要威脅,對華採取全面戰略競爭,因此對華強硬、反華成為政治正確。美國眾議院的“中國周”(China Week)也是政客用來展示所謂對中國強硬的這麼一種姿態,也有政治做秀的意涵在裡面。因此,美國國會在換屆前的各種騷動是常規操作,並不令人驚奇。
其次,法案以對抗所謂“中國惡意影響”為名目,但這個“由頭”太過寬泛和含糊不清,以至於任何中國對外交往活動都可被貼上這個標籤,因此這只不過是美國國會針對中國所立的一個“口袋法案”,所謂“中國惡意影響”也只是個預先設定的“口袋罪”。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人自己推廣影響就是軟實力,就是推廣“自由民主”,而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美國就指責中國“惡意影響”,這反映出美國的道德偽善和霸權心態。
最後,美國國內反華鷹派以一黨之私、一己之私綁架美國,扭曲美國對外政策,刻意製造中美對立,破壞中美關係穩定,站在了歷史的對立面。美國與其庸人自擾地擔心他國所謂“惡意影響”,還不如擔心本國被各種利益集團綁架。中美是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兩個全球性的大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關係能否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關乎兩國、兩國人民、乃至整個人類的共同福祉。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我們希望美國戰略界能夠正確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期待兩國能夠做到彼此成就,找到中美兩個大國的正確相處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