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看待台海形勢發展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21-02-09 00:12:39


  中評社╱題:“一國兩制”台灣模式需要解決比港澳模式更為艱巨的任務 作者:鄭劍(北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

  如何看待台海形勢發展大勢

  評判國家統一工程進度,要看大局、觀大勢、把大節。從整體戰略態勢看,勢在誰手中誰就是歷史的主宰者。以某一地方、某一時段、某一側面的民意做指標,似乎支持統一的少了、贊成“台獨”的多了,某些工作就失敗了、和平統一就無望了、大戰就不可避免了云云。這是形而上學看法。

  在美國結束特朗普執政邁入拜登時代之際,輿論多認為,未來中美戰略競爭這個架構不會逆轉、基辛格關於中美關係“回不去了”的預言依然有效。在這個大框架下,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是不是會繼續乘勢作亂,挾洋推進“台獨”,實行“一綠遮天”政治恐怖統治?美國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與特朗普會有什麼區別?以台遏華舉措的力度、頻度、廣度會做何種調整?台灣部分民衆被帶節奏,“反共”“反中”成風,社會綠化向深層次發展的態勢是否會有所變化?某些在野黨一時找不著北,尾巴主義盛行,或模糊立場,或隨波逐流,或逢迎圖存,或繳械投降的思維會不會有所醒悟?前些時期那些真正有識之士、理性勢力,或隱忍不發,或不敢發聲,或彷徨迷茫的態度會有所改變?“台海必有一戰”這樣的輿論會持續高漲還是有所回落?這些問題都值得關注。

  對於紛繁複雜的形勢,如果糾纏於眼花繚亂的細節、瞬息萬變的表象,結論可能極具爭議。借用克勞塞維茨的理論,這似乎是“形勢的迷霧”所致。分析研判複雜形勢,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回歸事務的基本面,化繁為簡:看矛盾各方的基本需求是什麼、手中掌握的籌碼有多少、環境條件的約束邊界在哪裡、歷史大勢的指向朝何方?這就是“奧卡姆剃刀”告訴我們的道理。下面,我們就用“奧卡姆”這把簡單而實用的剃刀,簡要分析台海形勢的大框架,讓某些勢力看看如來佛的手心。

  一、民進黨當局跳不出中美戰略博弈框架體系

  該框架乍看起來似乎對正在執政的民進黨當局有利,實則不然,這是雙刃劍。民進黨可在中美博弈中牟利,但它牟不了勢,改變不了台灣和民進黨都是美國人手中的牌和棋子這樣一種命運。所謂牌和棋子,就是用來妥協、交易、再平衡的犧牲品。中美戰略博弈,美打“台灣牌”核心意圖是什麼?是美國政客所言“保衛台灣民主”,還是“支持台灣建國”?蓬佩奧曾經公開說過,他們撒謊、他們欺騙、他們偷竊,他們還有完整的培訓課程。如美國果真無條件支持台所謂“民主”,就不應該在世界其它戰略要地支持“落後政權”。美國的意圖是讓台灣“獨立建國”嗎?我們要警惕,但也要看到至少目前未必是其優選項。因為支持“台獨建國”就是支持中美決裂、中美大戰,不符合美戰略利益,這是當下美智庫主流看法之一。支持“台獨”等同支持台海大戰,屆時台不但“獨”不了,還會招致“滅頂之災”。台灣“獨立”必然導致兩岸統一,中台辦原主任張志軍講的“‘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就是這個道理。

  從美國利益最大化角度看,台灣問題長期化、國際化、調控化始終是其優選項。在美國看來,“台灣牌”歷來是其遏制中國最便捷的一張牌,效果直接、立竿見影、可進可退;操作空間大,從引發戰爭到激起兩岸政治、經濟、社會、軍事衝突與危機,涵蓋戰略戰術層面,有望達到戰略影響、戰術牽制、技術調動之功效.美幾乎每次對華發起重大戰略性、階段性挑戰,都要打“台灣牌”;傾向分離的政治勢力執政,這張牌更好打,這是1959年美國會《美國對亞洲的外交政策》,即俗稱“康倫報告”的重要意涵之一,也是上世紀40年代末馬歇爾、艾奇遜為首的美國務院面對中國國民黨政權勢必被中國共產黨推翻的挑戰,策劃處置台灣問題的核心理念之一。

  那麼時下美“打台灣牌”的核心意圖到底為何?我認為是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精力,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資源,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美保守派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副國家安全顧問納迪亞·沙德羅(Nadia Schadlow)在2020年第9/10期《外交事務》雜志刊文《美國錯覺的終結》的觀點,代表當前美保守派一個非常流行的看法:就是要靠軍事力量為基礎的地緣戰略競爭,而不是國際組織,來維護世界秩序。依靠國際組織大體是一種維護和平合作的世界秩序,地緣戰略競爭則是挑撥利用矛盾以牽制消耗對手的世界秩序。在這樣一種戰略思維下,台灣的牽制消耗作用便凸顯了。

  但是,中華民族復興勢不可擋,美國在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同時,也在牽制消耗自身。當雙方耗到再平衡臨界點的那一天,美要麼出於妥協而壓台,要麼出於示好而棄台,要麼出於瘋狂而爆台。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有個實證可以佐證台灣在美國的斤兩。民進黨大肆宣揚美台“斷交”以來美最高層級內管官員、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17日訪台3天并進行政治性質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美方也有所認可。但到訪之日,克拉奇轉趨異常低調,乘商務包機而非行政專機;取消“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行程高度保密、公開定位改為吊唁李登輝,此舉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被美國人出賣或者羞辱了一次。其原因衆說紛紜,我看很多所謂“原因”是台有關方面自找台階下而已,根本原因是大陸與台灣的分量對比差距使然。西方現實主義理論大師漢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講過:“普遍的道德原則在抽象的普遍形式下是無法適用於國家行為的,道德原則必須經過具體時間和地點的環境的過濾①。”8月28日,台灣海基會原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先生一針見血指出,民進黨當局對美亦步亦趨、媚美“反中”,遞“投名狀”,美國則將台灣綁成“人肉炸彈”。

  台灣民衆對美國人的意圖似乎也多持清醒態度。8月中旬有份民調,當被問到“請問您認為美國支持台灣,最主要原因是什麼?”,61.5%認為是“反制中國大陸”,14.3%認為是“保護台灣人民”。以政黨屬性交叉分析發現,即便泛綠選民,也有67.2%認為美挺台是為“反制中國大陸”,僅15.8%認為是“保護台灣”。

  另方面看,經濟社會規律也不允許蔡英文當局肆意“脫陸入美”,換言之,民進黨擺脫不了大陸因素這個約束條件。衹要兩岸之間保持和平,就不可能走到經濟“脫鈎”的地步,況且和平發展恰恰又是台灣主流民意。我不知道拜登政府如何處理特朗普的“脫鈎”政策,但據約瑟夫·奈(Joseph S.Nye)測算,中美供應鏈完全分割大概需要5到10萬億美元。不知道美國人民是否願意出這筆錢,反正中國人不出。現實是,大陸是台灣可資逐利、綜合條件最佳的對外經貿合作區域,其他國家和地區難以比肩。衹要台灣政治上、軍事上有求於美國,就不應該幻想美國會與其進行公平市場競爭。大陸可以向台灣讓利,美國不會,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台是“美國優先”、“經濟附庸”,美國不會在以實體經濟回流政策為牽引推進對華經濟“脫鈎”過程中,分台灣一杯羹。

  現實情況是,2020年以來,在政治激發、疫情助推的如此巨大的“脫鈎”力下,兩岸經貿竟逆勢上揚。僅看台灣當局單方面公布的統計數據:1至8月,台灣對大陸(含港,下同)出口938.8億美元,同比增長12%;台灣從大陸進口407.8億美元,同比增幅9.1%。8月,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高達46.4%,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台灣各階層沒有一致對14億人口市場、完善的生產鏈熟視無睹。

  中美戰略博弈態勢決定台灣當局運作空間,時下這個態勢貌似令人眼花繚亂,怎麼才能看清大勢?怎麼就知道中國大陸勢不可擋?這是一個大題目,可以長篇大論,今天換一個簡明角度分析。我想起了遼沈戰役消滅廖耀湘兵團的黑山阻擊戰,當時也是東野和廖耀湘兵團攪在一起、態勢令人眼花繚亂,參謀都無法標圖了。但最後誰勝利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勠力同心者勝。東野每支部隊、每個戰士都知道,哪裡有槍響就往哪裡衝,廖耀湘兵團的官兵則是哪裡槍響就背向哪裡散。目前,美國正處於獨立建國237年來新一輪社會撕裂過程中,而中國則恰恰處於改革開放以來新一輪社會彌合過程中。這一點就極有分量地預告中美世紀大博弈的結局了。抗戰期間,實地比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美國“迪克西使團”(“迪克西”是美國南部各州及人民,北部是楊基)觀察員約翰·佩頓·戴維斯(John  Patone Davis)曾評價說,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最堅忍不拔、最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的群體”。這個評價今天依然適用,美國分化也沒有用。近日有美國學者指出,美國贏得冷戰靠的是軍事和文化,蘇聯經濟崩潰是其自身發展模式所致;對華冷戰將完全不同,美國連怎麼打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怎麼贏。中國崛起符合世界和平發展利益,符合人類文明進步方向,衹是不符合美國獨霸世界野心,也正因為這一點不符合,筆者更有信心,中國回歸於歷史大多數時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是必然的。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在牽制消耗中國大陸的同時,更在牽制消耗著台灣的利益、財富和前途。跨過歷史臨界點後,台灣挾洋自重的政客們就會發現,除了“漢奸”、“分裂中國罪人”這樣可悲的歷史定位以外,他們什麼都剩不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