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淺析特朗普的亞太政策對東亞安全的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31 00:25:24


 
  3、特朗普治下的中美戰略競爭對東亞安全負面影響加大 

  因為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地緣環境、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別,中美兩國之間有著不一樣的安全觀。首先,中美兩國所追求的安全目標完全不同,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中國一直主張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且不認同絕對的安全和國強必霸論,而美國卻希望在全球獲得絕對的安全和軍事優勢,維持自己的全球和地區霸權地位,並一直對與其意識形態不同的大國懷有警惕之心。其次,中美兩國實現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不同。中國主張在國際交往中摒棄霸權、強權和武力威脅等元素,堅持合作共贏,希望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及構建國際體制和國際組織來實現共同安全。但美國卻經常依仗其絕對的實力優勢,輕易地進行軍事威懾甚至採取軍事行動,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制定國際規則和利用國際 組織,所以通常對國際合作採取保留的態度。簡而言之,中美兩國的國家安全觀有著本質的差別。⑧

  在這樣迥然不同的安全觀下,對待東亞安全上出現的問題,中美也常常各執一詞,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就以當前兩國處理朝核問題的政策為例:特朗普的對朝政策是不排除武力打擊,使用一切方法極限施壓;而中國在處理朝鮮問題上,則一直呼籲和平,並提出了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的談判思路。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已經初現了更加直接,重點打擊的高風險亞太政策,再加上中美之間存在的結構性戰略懷疑,筆者認為,中美未來在東亞安全的很多問題上很難互相說服對方,而這無疑會給今後四年乃至八年內的中美關係帶來危險,美國越對中國加以防範、牽制和制衡,就越增加了地區秩序的不確定性。 

  奧巴馬首期政府的對華政策首席顧問傑弗里.貝德(Jeffrey Bader)在他的回憶錄結尾處留下忠告:“未來的美國總統需要在對華政策中尋求正確的平衡,以保持美國的力道和警覺,但不應陷入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困境——在那種安全困境中,美中雙方都相信實力的增長必然導致敵對的意圖,並且最終使敵意成為現實的響應。”但事實是,美國的亞太政策隨著特朗普政府的上臺在向著高風險變化,且由於不同的安全觀,美國和其亞太地區的盟友很難配合中國的東亞政策。東方雄獅和西方雄鷹在未來一些時間內互相對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考慮到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國家實力、國際地位以及國際影響力,東亞安全構造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在亞太地區究竟以什麼方式進行和管理彼此之間的戰略競爭。如果中美出現直接的軍事衝突或地緣政治的分裂,將不得不逼迫大多數區內國家“選邊站”,但事實上,這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訴求。如果中美未來在“安全困境”中越陷越深,勢必將加劇地區安全局勢的嚴重對立,也無法再繼續得到東亞地區內其他國家的支持,屆時,東亞的安全危機就不再是劍拔弩張而是直接爆發,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會看到最不想看到的結果。⑨

  4、特朗普政府的東亞政策上具有可塑性

  當然,特朗普剛剛上任,作為一個素人總統,他還在經歷“學習期”,因此筆者認為應當看到其可塑性。舉例來講,從特朗普剛上臺多次拿“一中原則”說三道四到“習特會”之後特朗普對中國以及習近平主席的多番讚揚,就可以看出,特朗普確實是一步一步在瞭解、認識中國,而隨著上任時間的增長,他也會越發清楚中國的底線和中美兩國合作關係的重要。特朗普對華態度的大轉變將他的正向可塑性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特朗普的今後的東亞政策和對華政策一樣,都是具有正向可塑性的。

  筆者認為,在國際關係中存在政治可塑性的理論空間,而且,具備正向與負向兩個極端的可塑性空間。如果就憑特朗普的隻言片語,草率斷定這是一個態度強硬的總統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峙來對付之,那就是失去了正向塑造的耐心,負向塑造的效果就會凸顯,特朗普會理所當然被塑造成東亞的“敵人”,甚至是“魔鬼”。不過,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抓住“正向塑造”這個特性與特朗普打交道是遠遠不夠的,處在東亞地區的各個國家都應該一起共同努力,在今後一段時間在遇到特朗普政府不穩定的表現時,互相之間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密切溝通,將東亞各國的利益、原則和底線通過各種形式知會美國,有商有量,正向塑造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政策,最終塑造一個新的、更加進步的東亞安全體系。

  對東亞各國維持安全態勢的建議

  中美關係不好,東亞地區的安全秩序也不會好,但僅僅中美關係好了,還不足以維護東亞地區的長期安全與穩定。因為僅從東亞地區的地理結構來看,就會清楚,東亞各國從以前到現在再至將來都會是處在一個“一損俱損,一榮共榮”的狀態中,因此,東亞地區不應該是世界安全的亂源,也不應該是各國角力的鬥爭之地,相反,各國應該超越地理限制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此,筆者想提出三點建議給東亞國家特別是東亞的青年們,呼籲攜手一起,共同擁抱和平。

  第一、勿忘歷史,拒絕戰爭,堅持和平解決的原則。回顧歷史,我們知道東亞地區向來不平靜,戰爭頻發而每一次使用武力都帶來了血的教訓,更不要提核事故爆發所帶來的毀滅性災害。當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導致幾十萬平方公里荒無人煙,原本欣欣向榮的城市一日之間成為被丟棄的鬼城,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而致命或患重病。如果朝鮮核問題爆發,對韓國和日本的核電站發動襲擊,那麼,東亞地區上空將會出現巨大的蘑菇雲,而該地區人口稠密,到那個時候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倖免於難,將會出現重大傷亡,如此一來,東亞地區將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性。人類歷史一再證明,戰爭是最殘酷的手段,政治家和軍隊的莽撞決定,最終損及的都是普通人的生命。因此,筆者認為,東亞各國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戰爭尤其是核戰爭所帶來的無法預估的可怕後果,一定要堅持使用和平、對話、協商的原則來處理東亞地區現存的危機,切勿放棄。

  第二、要超越仇恨,反對各謀私利,堅持合作精神。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二十多年,但東亞國家之間在對待彼此的很多政策決斷上還存在著仇恨的因素。這樣的心理會帶來國家之間的恐懼和猜忌,進而把各國牢牢纏在“安全困境”的網裡不得脫身。因此,要維護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各國人民首先要在心理上超越仇恨。幾年前,中國為崛起國和既成大國之間處理衝突和矛盾提了新方式——“新型大國關係”(new-type of major country relations)。不過筆者以為,其中“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核心內涵不僅適用於大國之間,也應該成為目前東亞各國的共享原則與思想。目前,東亞各國之間不存在集體安全體系和合適的安全治理機制,但建立實用的多邊的危機管控和衝突處理機制對於東亞各國來說是迫在眉睫的。而想要建立共同機制就要反對各謀私利,必須增強合作精神。一句話講,只有合作,才能建立維護地區安全且符合各方利益、讓區域內各國有安全感的機制和框架。 

  第三、青年人是東亞的未來,不應無視青年所起的作用。隨著網絡技術的逐步普及發達,現在的青年人靠著輕便的移動終端就能夠學習瞭解全球各個角落發生的事情。現在很多青年對很多事情也頗有見解,常常能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而且,在世界範圍內的各種級別的大會上,可以清晰地感覺出,當今世界的青年一代是如此熱切地想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面對東亞各國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危機,青年人提出的想法或是意見不應該被埋沒。所以,筆者建議,東亞各個國家政府和機構應該更加重視青年一代的聲音,不應該無視來自青年階層的呼籲,而是要想辦法加強與青年的溝通交流,在維護地區安全和平的方案構建上聽取他們的聲音。畢竟,國家的未來屬於青年,而重視青年就是重視未來。東亞,歸根結底是年輕人的。

  總結

  總的來說,本文從特朗普執政初期對朝鮮半島問題的一些反應為切入點,淺要地分析了現在所能觀察到的、美國新政府初步顯現的亞太政策,並對比分析了奧巴馬執政時期所用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特朗普執政初始時就已經顯現的不同之處。筆者認為,中美兩個大國在其治下的戰略競爭會進一步給東亞安全秩序帶來消極影響,而特朗普政府試圖構建的新版“亞太再平衡”戰略會給東亞地區帶來更多的不穩定性以及不安全性,以此來呼籲該地區各國應堅持和平、堅持合作並重視青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從東亞安全的現狀來看,現在該地區各國似乎已經走上了預防戰爭的階段。但預防戰爭和準備戰爭沒有明確的邊界,預防戰爭很容易演變到準備戰爭,準備戰爭很容易演變到戰爭,這樣未來東亞要不是冷戰,要不就是局部性甚至區域性衝突,而無論哪一個局面,對東亞社會來說都會是災難性的結局。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一月的達沃斯講話中曾強調過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國向來並不讚成美國式的一家獨大的霸權行為,也不尋求成為霸權國,而是希望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中國自身獨特的貢獻、起到引領的作用。近些年來,中國也一直在主場外交和客場外交中都努力傳遞著中國愛好和平,希望能夠貢獻中國智慧,與其他各國一起努力,共建包容性的地區安全機制。東亞的安全絕不能毀在“狂人”的手裡,東亞的未來只有和平才是正確的選擇,東亞無戰事才應是各方所期的真理。

  註釋

  ①Robert J., 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 World Politics.1978, (30): 167-214.

  ②Dunne, T.; Kurik, M& S.Sm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Discipline and Divers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77-89.

  ③朱鋒,〈中美戰略競爭與東亞安全:秩序的未來“國際安全”2013(3):4-26。

  ④余東暉〈蒂勒森為美中峰會鋪路提“基於結果”關係〉“中國評論新聞網”,2017。

  ⑤李振廣,〈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緣起與演進〉“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204。

  ⑥雍熙〈預判特朗普時代的亞太政策〉《人民週刊》2016。

  ⑦楊悅〈奧巴馬政府對朝“戰略忍耐”政策探析〉“外交評論”2015(4)。

  ⑧周琪、付隨鑫〈中美國家安全觀的分析與比較,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6):16-24。

  ⑨同註釋③。

  ⑩鄭永年〈東亞正走上一條通往戰爭的危險道路〉《聯合早報》2016。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8月號,總第23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