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會熱話:如何治霧霾?委員代表論理不煽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5 00:24:50


 
  治理環境應強勢 國家層面定措施

  環境污染是個頑疾,而“去病如抽絲”,霧霾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對此,很多代表委員表達了治霾的必要性和大範圍性。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反映,“環保局執法太弱,除專項行動,平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敢動真格的,怕影響地方GDP。”全國人大代表宋心仿認為,千絲萬縷的利益鏈,讓一些地方治理霧霾時投鼠忌器。應當將“空氣品質逐年改善”作為區域發展約束性要求,建立起剛性約束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劉志彪坦言,百姓期待除了短期限制措施,環境治理還要探索常態化舉措,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環保問題很多是技術問題、裝備問題。”他的提案與環境治理有密切關係,“建議國家儘快啟動更大力度的產業裝備技術改造,提振當下經濟形勢,破解環境污染頑疾”。

  “霧霾污染涉及到龐大的工程,是制度建設層面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而且方方面面牽涉眾多利益,比如每個省都有經濟指標壓力,空氣是大家的但指標又是自家的,局部有自己的考量標準,就形成局部與整體的矛盾。”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認為,治理霧霾污染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必須國家層面制定措施,甚至犧牲經濟指標才能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表示,環境治理可以打造成一個經濟增長點,“不要把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對立起來,治理環境不是靠不消費,不是推行走路上班。環境保護必須靠新的、先進的、高節能的、綠色的技術,這個過程是有社會效益的,能給百姓帶來福祉的。廣義的環保產業是非常大的,所有的重工業都可以變成環保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今天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國內霧霾、水污染等問題突出,已嚴重透支環境資源。建議設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從立法、價格、稅收、融資四方面扶持環保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認為,治理大氣必須協同作戰,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