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強:浙江有很多要向台灣學習的地方
http://www.CRNTT.com   2014-06-23 00:39:56


 
  二是提升工業化。李強指出,去年,浙江省工業增加值約2700億美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45%。但是,產業結構的低端化、勞動力結構的低端化、資源要素利用的低效率等問題比較突出,傳統產業產值占了工業產值的70%以上,遠遠沒有完成工業化。所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是浙江十分緊迫的任務,非常需要向台灣學習。 

  他表示,台灣工業總量比浙江小(約1500億美元),但結構層次比較高,特別是以電子產品為主的新興經濟突飛猛進。首先是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高,資訊電子、精密機械等產業占比超過40%。其次是外向程度比較高,出口額與總產值比例超過50%。第三是人均附加值比較高。特別是台灣工業研究院和新竹科技園的建設發展,為台灣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推動了通訊、半導體、精密機械與自動化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些都值得浙江學習借鑒,他很想去走一走、看一看。 

  三是加快城市化。李強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城市化進程很快。2013年浙江城市化率達到64%,比2000年提高1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但我們也看到,浙江的城市化,一方面還面臨提質提量的艱巨任務,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開始顯現。如何加快推進城市化,是浙江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他指出,台灣城市化率約為85%左右,以都市區(台灣稱之為大都會區)為主要形態,有許多值得浙江學習借鑒的好經驗。上世紀90年代,台灣把重點放在都市區的建設上,推動中小城市與大城市一體化發展,形成了五大都市區。本世紀初,台灣開始建設連接五大都市區的高速鐵路,通過高速鐵路的連接,形成了都市連綿區。應該說,這種城市化的形態也是浙江的發展目標。目前,浙江正在加快推進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也是浙江的“經濟發動機”。“我覺得,台灣大都會的建設很有成效,發展物件很明確,交通也以大都市區為主向周邊輻射,十分便利,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李強說。

  中評社浙江走親採訪團團長為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顧問為中評社執行董事長兼社長郭偉峰,成員包括台灣中評社新聞總監暨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台灣中評社桃園分社社長黃文杰、台灣中評社高級記者王宗銘、中評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評社採訪主任林艷、中評社記者楊犇堯。浙江省台辦副主任陳正仁、新聞處長章柏康、副處長廖康、主任科員王健陪同採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浙江走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