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浙江走親:習近平為舟山群島架大橋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00:08:10


座談會現場。(中評社 楊犇堯攝)
 
  據中評社資料,2002年至2007年,習近平在浙江任職,這正是舟山跨海大橋建設的關鍵時期,習近平對此的關注與支持是可以知道的。歷史記載如下:當時習近平力主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舟山連島工程,加快全省港口整合,為“大出”“大進”創造條件。國務院於2011年批准成立了舟山群島新區。他推動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這是中國跨海大橋建設史上的里程碑,更被老百姓稱為連通長三角的“經濟橋”、“騰飛橋”。2006年寧波-舟山港全年貨物吞吐量達4.2億噸,居全國第2位、世界前3位。

    當年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舟山調研時就強調,要樹立大海洋、大國土、大資源的觀念,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真抓實幹,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把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他說,舟山是一個純海島地區,要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潛力在海,優勢在海,希望在海。加快舟山的發展,必須圍繞海洋經濟做文章。得天獨厚的深水岸線資源是舟山取得未來經濟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資源。

  習近平也指出,發展海洋經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浙江在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中要打頭陣,有“舍我其誰”、敢於爭先的氣概,站在培育全省海洋經濟增長點和優化全省經濟結構的高度,算大賬,算遠賬,善於借力發展,善於借梯登高。要把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發展海洋經濟的重點,發揮其在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中的龍頭帶頭作用。

  “港口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和分工,舟山港主要以大、中散貨為主,習總書記在浙江當書記的時候也考慮到這個問題,因此舟山當時就提出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寧波和舟山的合計輸送量在去年超過了上海港,超過7億噸,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寧波占六成,舟山占四成。” 鄭方斌介紹道。

  鄭方斌也表示,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島上的土地稀少,因此,舟山並不是早期製造商進行投資的首選,而現在隨著交通的發展,舟山在漁業、物流、文創和貿易上和別地都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東海大橋已經建好,從寧波到舟山本島朱家尖的橋也已經造好。接下去我們的規劃是從舟山本島到岱山再到陽山,把上海和寧波通過海上大橋連接起來。”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浙江走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