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確保連任 馬英九必須做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0 08:00:29  


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是讓民眾感受最深刻的政績。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馬英九今天上任屆滿3周年,爭取連任選戰早已開打,朝野兩黨各種選舉招術紛紛出籠。大體說來,馬英九人格高尚、清廉自持、政策穩定,兩岸走向和解,全球分享台海和平紅利,台灣競爭力大幅提升,是他主要成就。但低薪資、高物價以及較高的失業率與所得差距,則讓部份民眾感受不到復甦榮景,因此產生相對剝奪感。而本應為馬英九政績核心的兩岸和解成果,又在民進黨的操作下併生“主權流失”的疑慮,使他連任之路並不順利。 

  旺報社評指出,與扁政府“鎖國”政策相較,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是讓民眾感受最深刻的政績。兩岸直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簽訂、去年兩岸貿易額高達1500億美元,兩岸互動可謂密切。 

  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0.82%,創新紀錄,進出口總貿易額也高達5260億美元,失業率從2009年的6.13%降到今年3月的4.48%。洛桑學院剛剛公布的評比資料,台灣世界競爭力排名第6,較去年前進2名,在亞太地區排名躍升至第3;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發布亞洲競爭力更排名第2,成績十分亮麗。 

  外交也比過去有更多實質成就,雖然邦交國還維持在23國,但是提供台灣免簽證待遇國家已經達到113國。在國際組織方面,台灣不但已經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同時也已經第3度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在國際的能見度增加許多。 

  儘管政績亮眼,可是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卻始終不高,有人認為,這與馬英九的性格有關,藍營選民本來對他有非常高的期待,但他面面討好,尤其不敢得罪綠營選民的作風,讓原本堅定的支持者不願意為他喝采。 

  當然,這個觀點未必正確,終究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是藍營的專屬“總統”,他必須對全民負責。不過,如果他被綠營的政治邏輯困住,應為而不為、當戰而怯戰,就是致命的政治弱點。譬如,民進黨攻擊他賣台,他就拚命否認自己賣台,再譬如,這次世衛組織內部密件出現“中國台灣省”稱呼,民進黨藉故批他“賣台”,他就兩度高分貝向大陸和世衛組織抗議。其實,馬政府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已經是難得的成就,但面對民進黨的攻擊就亂了方寸,馬英九身為執政黨領袖又是台灣領導人,竟然照著反對黨的遊戲規則走,令人難以理解。 

  直言之,馬英九的“國家”定位與李登輝和陳水扁完全不同,李扁二人追求獨立,馬堅持台灣與大陸“一中各表”,但馬卻深陷李扁二人建構的“台灣尊嚴與國際地位”陷阱中不能自拔。馬英九一方面要與大陸和解,一方面要在國際社會爭取空間與尊嚴,必須兩面作戰,辛苦可想而知。目前大陸不願意為難他,但政治協商台灣將來終究要面對。在另一個戰線,選舉將屆,民進黨發動猛烈戰火質疑他“賣台”,令他左支右絀,窘態畢露。 

  其實,台灣的國際地位很清楚,自1971年“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代表權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中國大陸,並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我們繼續堅持“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並得到美、日、歐大國的支持。兩蔣時代,台灣以務實態度發展經濟,追求實質尊嚴,創造台灣奇蹟。李扁時代只會強調形式尊嚴,不顧國際現實,民進黨政府甚至不惜玉石俱焚,反將台灣帶入更危險和孤立的境地。 

  馬英九的正確作為,應該是向民眾清楚表達台灣的現實處境,而非跟隨綠營“愛台灣”的政治邏輯高喊台灣尊嚴。“中華台北”名稱是兩岸及台灣內部的最大公約數,馬英九應該與大陸協商尊重“中華台北”名稱,並要求世衛組織尊重,而不是對世衛組織空言抗議。 

  馬英九具“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從另一個角度敘述,就是優柔寡斷、魄力不足,既不似李登輝陰贄剛猛,也沒有陳水扁鴨霸作風。八八風災因應無方、大法官提名失策、國光石化風波決策反覆皆因此而起,台灣仍是一個華人文化背景的社會,民眾期待“明君”治亂,他既不能一怒而安天下,民眾就很快對他失望。 

  馬英九3年政績極為顯著,擁有最高權力,3年未見行惡,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仍能默默推動政務,還算是一個能令民眾放心的領袖。如果他能在選戰全面啟動前,重新塑造國民黨的“愛台灣”與“國家尊嚴”政治邏輯,兼顧確保兩岸和平環境與維護台灣人尊嚴的需求,當可把台灣帶往更長足的進步與發展,選民還是會支持他的。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