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工商時報:13億加2,300萬宏觀大決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6 09:00:29  


大陸企業在13億人口的大市場競爭架構下,成長快速。只要一停頓,台商原本擁有的優勢,就要被取代。
  中評社台北2月16日電/創業屆滿60年的遠東集團,去年的集團營運績效出爐,包括集團總資產、營業收入、營業利益和稅前淨利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該集團董事長徐旭東開心地表示,這是遠東60年來最好的一年。 

  不過,除了滿意既有的成就,徐旭東接受台灣工商時報專訪時,所表述的兩段話,無疑更值得人正視和省思。其一他指出大陸企業在13億人口的大市場競爭架構下,成長快速。只要一停頓,台商原本擁有的優勢,就要被取代。他明言:“現在坐在那邊,講句實話,I am nothing!所以我很急,要擴大集團企業的Size,我要快步趕上啊!” 

  其二是在這樣的認知與體會下,他也語重心長地指出,不論是企業或政府,現在都必須以“13億加2,300萬人口”的宏觀腦袋與領導力來思考與判斷。他強調,政府一定要有所改變,否則台灣會走不快,很快就在競爭下被人迎頭趕上。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指出,解析徐董事長這兩段談話,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誠然是有感而發。一種感慨是即使自己的企業集團不論是資產總額、營業收入或獲利能力,都已經創下集團的歷史新高。但所謂一山更比一山高,正因為該集團近年來積極進軍大陸,逐鹿中原,才讓他深切感受到相較於大陸大型國企或新興民間企業營運規模的快速成長,遠東集團其實還真的算不上什麼。可以想見,他的這番感受,一定會化為動能,激勵一向好強不服輸的他帶領集團更全面地在大陸佈局發展。但是另方面從他的這一切身感受,同時也映照出面對全球競爭和中國市場快速轉變成熟的外在形勢,包括台商和台灣企業界再無故步自封,甚或夜郎自大的餘地。閉關“鎖國”,不只錯失進取的機會,同時還會因為自我邊緣化而扼殺了原有的生機。 

  徐董事長的另一個感慨,強調不論是企業或政府,現在都必須以“13億加2,300萬人口”的思維模式來做決策,這番話一方面是自我期許能夠經由這樣的轉換腦袋,讓遠東集團有一天能從nothing變成something;但另方面他更在意的是,手握公權力的政府部門,是否也有同樣的認知,並根據這樣的思維和判斷來做出合宜的決策。談到這裡,一向口快心直的他忍不住指出,現在台灣政府官員要有判斷力與決定力,有專業經驗的人應該跳出來。他直指如果都是“多做怕錯、少做不錯”心態,政府的行政效率、“國家”的競爭力自然都要下降。 

  他也不改本色的指陳,政府與領導人未來這兩年除了應提高行政效率之外,更要有明確的經濟發展策略,當百姓或企業提出問題時,就直接告訴大家“yes or no”。 

  平情而論,徐旭東的這番話的確是點出當前政府施政的病灶。長期以來,政府的行政效率總是被詬病,公務人員的保守心態更是令人徒呼負負。近年來即使政府體系知恥知病,不斷強調行政革新,甚至舉辦政府服務品質獎以期提升服務品質發揮典範移轉效應,乃至於不惜大動干戈推動政府組織再造方案,以期減少行政流程,有效提升行政效率。但即使政府已經做了這許多,並且自我感覺良好,但對大多數民眾和企業界人士而言,這樣的改革成效其實近乎“無感”。而進一步剖析其間的落差,公務人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魔仍然深植。尤其公務員身份有保障,自然更缺少動機去主動創新求變。更何況不改還好,任何的變革都可能冒著被冠以圖利他人的風險,隨時要等著檢調單位以及“監察院”的調查、糾正、彈劾。此外,公共決策如果牽涉到與大陸有關的事務,則任何的改變開放更可能被冠上傾中賣台的大帽子。結果在重重的制約下,不只一般公務人員寧可抱持不做不錯的保守心態,部會首長乃至院長、“總統”同樣也不敢輕易跨步。結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的崛起,各國的急起直追,傾舉國之力競相逐鹿中原,而台灣的政府卻無能做出大開大闔的進取決策,任令台灣的相對優勢流失,或任令企業界在缺乏政府充份奧援下,匹馬單槍去大陸擔風險、踫運氣。 

  從許多角度和具體數據來看,台灣的確不是nothing,台灣更有絕佳的機會轉化成something。徐董事長強調今後大家都應有“13億加2,300萬人口”的宏觀思維,旨哉斯言,確屬不易之理。但是知易行難,台灣再自我制約設限,不只要逐鹿中原將心餘力絀,甚至要保有2,300萬的本錢,在全球市場一體化的今天,恐怕也非易事。馬英九如果無法展現領導魄力,他甚至連2012也保不住,更遑論其他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