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經濟競合 戰略博弈與全球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0 00:27:35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上海證券報刊載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學博士章玉貴的文章指出,中美實體經濟增長波段的差異性,可能在十年後使得兩國經濟在規模和全球分工層面更趨接近和互補。因此,中美經濟的競合狀態,某種程度上將左右未來十年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基於國家利益競爭的戰略博弈將是兩國經濟關係的常態。但在求解全球經濟失衡以及可持續增長等關鍵問題上,中美又必須展現出應然的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次訪問美國,在兩國經濟關係史上的戰略意義,可能一點也不比政治領域的意義遜色。

  1979年1月28日,當鄧小平副總理歷史性地站在白宮大草坪上時,中美兩個政治大國的空前攜手並不能掩蓋在經濟領域的巨大差距。某種意義上說,當時經濟規模大約只有美國十分之一的中國,在美國全球棋局中的戰略價值更多體現在政治領域。今天的世界,儘管仍有阿富汗問題,但解決該問題的鑰匙在美國人手裡。可以說,在前蘇聯解體後的20年裡,由於失去了主要競爭對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也失去了不少進取精神。當然,在過去這20年間,美國曾主導了新經濟(310358,基金吧)革命,也有過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經濟黃金八年。但當新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美國經濟的增長動力被全身密布金融基因的格林斯潘引領到依靠房地產和金融創新締造的虛擬繁榮來維持。結果,本應是經濟增長最扎實根基的製造業在整個經濟增長結構中被日趨邊緣化。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製造業對美國GDP的貢獻度約為30%,但到了克林頓第二任總統任期結束時的2000年,降到了14%,而到了小布什任期末年的2008年,又下降了3個百分點,只剩下11%的貢獻度;與此同時,金融和房地產兩大服務業占整個經濟的比重一度高達34%。在房地產狂飈高歌的年代,其對美國GDP的貢獻度竟然比整個製造業的貢獻度還高出1個百分點。換句話說,當美國這個全球範圍內的寂寞高手失去了在技術領域的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之後,華爾街金融寡頭無休止的貪婪本性便越發暴露出來。於是,美國經濟也被所謂的金融創新所俘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