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後ECFA 馬如何面對和平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7 10:27:30  


馬英九如何善處後ECFA的難題,僅有16字箴言顯然還不足以兩全。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6日社論說,後ECFA的馬英九會怎麼想,這和兩岸未來發展自是息息相關。

  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吳伯雄日前為馬英九傳話給胡錦濤,主要內容就是媒體此前即已披露的16字箴言:“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這是後ECFA後馬英九對兩岸互動的高度概括和具體設想。

  社論說,單就字面言,頗見樂觀,若取馬英九此前兩次寄語胡錦濤也是16字箴言比較,第一句“正視現實”沒變;第二句“累積互信”,原本是“開創未來”,第二次改成“建立互信”;第三句前兩次都是“擱置爭議”,而今改成“求同存異”;末句則由“追求雙贏”、“共創雙贏”,進而“續創雙贏”。可以明顯看到其中的變與不變,且有一定軌跡可循。

  首先可以觀察到馬英九不變的期待和表述,那就是“正視現實”,以及對“互信”和“雙贏”的追求。“正視現實”表示不回避“現實”,但兩岸的“現實”在那里,如何具體表述?兩岸進入後ECFA時代,意味著兩岸經濟的即將一體化和制度化,這是一個大變化。相信這不是馬英九心目中期待北京必要正視的“現實”。

  而且“正視現實”又和此前馬英九所言“擱置爭議”,以及這一次新推出的“求同存異”有密切關連。兩岸ECFA是求同,這一步既已邁出,那麼此前的“擱置爭議”和今天要求“存異”,其所指涉的“爭議”和“異”,除了政治,還是政治,而且具體反映出島內的統獨之爭。馬英九很清楚,兩岸和平發展就在求同而非存異。兩岸的默契就在互不否認,這才是現實。

  再看“累積互信”和“續創雙贏”,兩者皆指向兩岸未來的互動氛圍良好,且預期兩岸的“互信”可以累積,“雙贏”則是共同獲利。馬英九的描述很具體,衡諸實際,ECFA得以簽署,當然是兩岸“雙贏”,不僅是對台灣人民有利而已。只要ECFA的後勢看好,當然可以樂觀兩岸在經貿領域擴大合作,進而深化兩岸“互信”、“累積互信”;但“累積互信”不可能停留在經貿領域,這就必然會觸碰到兩岸最敏感的政治議題。

  但台灣準備好了嗎?馬英九有心理準備嗎?若依馬英九的“三不”,即“不統、不獨、不武”,加上此前曾宣示:任內不會和對岸進行政治談判。馬英九會就此踩煞車還是順勢導引。相信這才是推動兩岸未來發展能否真正進入更高層次的關鍵。

  社論說,面對馬英九的16字箴言,胡錦濤在會見吳伯雄時很有針對性地表明:“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只要雙方良性互動、平等協商,就能夠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也能夠為逐步解決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難題找到可行辦法。”胡錦濤提到兩岸有“共同政治基礎”,但未來如何達致“良性互動”則仍要見諸實踐並排除困難。胡錦濤沒有為“難題”作出明確的定義,但馬英九不能不正視發展兩岸關係的難題,也是必要正視的現實。

  馬英九如何面對來自北京的現實,換言之,如何面對“和平統一”?如果說北京通過ECFA對台灣人民讓利,除了厚植兩岸的共同利益外,正如胡錦濤所言,“也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增進在共同政治基礎上的互信”,不論“增進”或“增強”都需要動能、具有能動性。相較馬英九的“求同存異”,胡錦濤的回應是“求同化異”。從“存異”到“化異”,“存”與“化”,雖僅一字之差,卻大見異趣。“存”者維持現狀而已,“化”者發展,要從現狀出發。換言之,馬英九持維持現狀論,胡錦濤持發展論。

  社論說,發展兩岸關係和順利連任是馬英九眼前兩大課題,也是馬英九如何善處後ECFA的難題,僅有16字箴言顯然還不足以兩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