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現在的陳菊是小一號的陳水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2 09:55:17  


  中評社台北9月22日電/聯合報22日社論說,高雄市政府決定,原訂在十月高雄電影節放映的熱比婭紀錄片,改為提前在今明二日的“特別邀請場”放映。由“大雄寶殿”移往“兩廡配祀”,高雄市政府畢竟讓了一步;但既然初始那般鐵齒,現在何故示弱?莫怪本土社團謂陳菊“撤片”,是“背叛”行為。

  社論說,市府原本說,這是文化活動,市府管不著;但是,如今撤片,卻證實了市府可以管。其中區別,正在於此。倘若純是“文化”活動,當然不應有“紅線”;但是,倘若涉及市政府的“政策”,即不能不考慮“紅線”的問題。

  陳菊領銜與民進黨七縣市長邀請達賴來台,謂其只是宗教活動,而無政治效應,這是自欺欺人;如今,高雄市府要播熱比婭的紀錄片,若亦謂只是文化活動,而無政治效應,當然也是自欺欺人。其實,在陳菊腦中,政治效應才是她的基本思考。

  獨派屢次操作達賴題材,無非皆在隱喻“兩獨合流”,以挑釁北京;現在,陳菊又拉熱比婭入夥,更儼然有“三獨合流”的想像。這無論是出自陳菊的“政策”目標,或是緣於此事必然衍生的“政策”效應,陳菊皆須承擔其政治責任。

  社論說,陳菊及民進黨應當知道,民進黨若只是一個在野黨,則操作台獨,只是一種“革命理想”而已,或許即不必考慮“紅線”的問題;但是,民進黨若是一個執政黨,無論在中央或地方執政,而欲藉“政府政策”操作台獨,即不能沒有“紅線”的思考。

  陳水扁任期後段,大玩“終統/謎航利比亞”及“入聯公投”等剃刀邊緣的台獨題材;結果,美國公開指他“違反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逕指陳水扁是“試圖讓台灣走向獨立的人(即台獨分子)”,更直指陳水扁違反了“台灣人民的利益”。當時,陳水扁即辯稱“民主無紅線”,但他卻侵越了“國家政策”的“紅線”;最後弄得美國與他公然翻臉,兩岸關係極度惡化,而台灣的選民也不願再被綁在陳水扁的台獨戰車上。二○○八年政黨輪替,陳水扁在“政策”上操弄“台獨”,是民進黨失敗的主因之一。

  而且,陳水扁的這類台獨操作,非但未為台獨爭取到任何更多的空間,反而使台獨的空間嚴重回縮至已經不能立足的地步。台獨只能是在野者的“革命理想”,而不可能成為主政者的“政府政策”,已是不言可喻。

  社論說,現在的陳菊是小一號的陳水扁。她在操作達賴、熱比婭的題材時,似有兩個優勢:一、南部畢竟是綠營基地;二、畢竟仍有馬英九的“中央政府”為她撐持兩岸關係,不似陳水扁當年以“總統”角色須面對全局。但是,陳菊的台獨操作,與許添財等人的挺扁動作,若使民眾對民進黨內“陳水扁分身”的無所不在深具疑懼,亦對民進黨的“去扁化獨”不抱期待,更對民進黨之能否“邁入沒有陳水扁的時代”陷於絕望,這才是民進黨應深思熟慮者。陳菊的達賴與熱比婭操作,恐怕連“短多長空”都談不上,臨場撤片已可見一斑。當蔡英文籲高雄人“要有骨氣”之時,卻為何不勸陳菊“要有理智”?

  經過高雄事件後三十年的衝擊激盪,民進黨從公開標舉《台獨黨綱》,到如今在黨內主體已罕見罕聞“台獨”二字(“台獨”只見諸周邊社團);但陳菊卻在連“台獨”都不能立足之時,竟欲藉消費藏獨或疆獨來“隱喻”其台獨立場,這是最生爭議之處。倘若民進黨不主張台獨,或許可辯稱達賴只是宗教事件,熱比婭只是文化事件而已;但民進黨迄今仍未將其中國政策辯論清楚,仍然扛著台獨的神主牌,則陳菊當然必須向國人解釋清楚:這些操作的“政策動機”與“政策目標”是什麼?

  民進黨目前最大的困局是:台獨已無出路,但民進黨卻已被台獨挾持,而政治人物如陳菊、許添財等仍以操弄疆獨、扁獨來延續其個人的政治生命,卻未必能延續民進黨的生命。這正是當民進黨在連“台獨”都撐持不住之際,卻還要如此熱中操作藏獨、疆獨及扁獨的私心所在。民進黨難道仍不該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