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是首位回覆中共賀電的國民黨主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8 00:52:50  


馬英九早在2005年第一次當選黨主席時,就曾回覆胡錦濤的賀電。這是中共自1988年7月拍發賀電以來,第一個回覆的國民黨主席。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7月28日電(記者 倪鴻祥)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馬英九以“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16字箴言,回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賀電;不僅開創兩岸執政黨領袖互動的新模式,也是自1988年中共向國民黨拍發賀電開始,首位回覆(2005年當選主席時)的黨主席。黨政高層透露,馬英九最想要傳達的,就是“正視現實”。

  黨政高層表示,胡錦濤去年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16字箴言,馬英九回覆時,除了三句重複外,還把刻意把“正視現實”排在第一句,目的是希望表達兩岸是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各自統治互不隸屬,若能正視現實,兩岸關係才能往良性方向繼續發展下去。

  黨政高層也指出,馬英九也認為,“胡馬會”不是優先、急迫的議題,因此現階段不會去想、也沒有討論;而馬英九在覆函內文落款時,書寫民國、西元並列的日期,其中“98”是馬英九簽名的習慣,意在凸顯台灣使用的紀元,“2009”則是尊重世界紀元。

  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表示,馬英九早在2005年第一次當選黨主席時,就已透過國共平台,拍發電報回覆胡錦濤的賀電。這是中共自1988年7月拍發賀電以來,第一個回覆的國民黨主席,主要原因在於連戰2005年4月率全黨訪問大陸“和平之旅”建立的國共平台。

  一位資深黨內人士認為,馬英九與歷任國民黨主席不同之處,是他願意在兩岸局勢到了必須改變的關鍵時刻,往前跨越一步,但馬英九跨越的這一步很小心,除了依照連戰建立的國共平台,對泛藍群眾有所交待,另方面也技術性的抓牢“九二共識”,以免在爭取2008年“總統”大選時,遭到台灣人民質疑。

  這位人士指出1988年7月,國民黨召開十三全會,全會通過決議中,首度出現“兩岸交流”的字眼,等於確定國民黨新的大陸政策方向。當時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首度致電恭賀李登輝當選黨主席。因為李非蔣家人,沒有過去的歷史包袱,中共有所期待。

  這位人士指出,1993年8月,國民黨召開十四全會,當時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再度致電恭賀李登輝連任黨主席,原因在1993年4月“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交流情勢大好。但李登輝十三全、十四全兩次都沒回覆,原因在於李質疑“中共的統戰宣傳”,而且內部保守氣氛高漲。

  1997年8月國民黨十五全登場,中共仍拍電致賀,但發電者首度改由中共中央委員會,致電給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改變過去“總書記致電黨主席”的模式,原因在於李登輝1995年6月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後,兩岸關係陷入低潮,中共開始批判李,並中斷兩岸協商管道,兩岸又歷經多次飛彈試射危機,中共因此改以黨中央對黨中央模式。

  2001年7月國民黨十六全會,連戰接任黨主席,大陸仍由中共中央委員會之名發賀電,但收電者除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外,也再度加入黨主席連戰,黨內對此解讀為中共的善意表示,原有意“禮尚往來”,但有人私下反對,因此回應的提案從未在內部會議作討論,讓拍電致賀一直成為中共單方面的作為。


    相關專題: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主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