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吳敦義出任“閣揆”一年八個月以來,輿論謗譽,馬英九與黨中央全看在眼裡。而吳敦義能言敢言,戰鬥火力上可抗民進黨及蔡英文,下可與庶民及地方對話,充分與馬英九形成互補。面對二○一二之戰難度空前,國民黨若採取“攻擊是最好的防守”戰略思維,馬英九讓吳敦義出線,應是順理成章。
據透露,在蔡英文獲得提名後,馬陣營設定的戰鬥佈局是“總統”候選人主攻兩岸、外交,以大陸政策及“國家”認同直攻綠營罩門;而“副總統”候選人則主打內政,就業、社福等政策,作為雙方交戰點。
中國時報分析報導,相較過去歷任“副總統”風格,吳敦義或許個性外顯、積極任事。但從選舉角度來看,“總統”站在更上位的制高點,可以闡述兩岸、外交、“國家”定位等上層政治,發揮設定議題、選擇戰場的影響力。掌握民意走勢敏銳的吳敦義,自然可以補主帥在內政論述之不足。
儘管是最高行政首長,但吳敦義深諳老二哲學,他言必稱“總統”說”,把“閣揆”做得像“總統”意志的執行者。與馬英九的分工也日益熟稔,馬若主外、他必主內,馬如插手內政,他則亦步亦趨。至多是一句讓“總統”跟著忙“心裡過意不去”,在應對進退之間,全是學問。
與連、蕭等前輩相比,吳敦義的歷練亦不遑多讓,他出身台灣心臟所在的南投,擔任過草根性重的高雄市長,熟悉中南部政治生態,也有一定的基層實力。
再者,吳敦義雖口才便給,但懂得在馬之前收斂鋒芒,加上近年來馬英九訴求“正義”,屢屢為國民黨威權統治道歉,來自鄉下且父親又曾是政治受難者的背景,顯然為吳加分不少。
面對二○一二“總統”大選,黨務人士曾分析,國民黨的作戰哲學是“沒有攻擊就沒有防守的機會”;吳敦義或許可能引來對手更多炮火,但他面對在野黨攻勢從不怯弱,永遠能在第一時間反擊。
既為馬政府擋子彈,也為主帥爭取“第二擊”的空間,就作戰角度而言,不失為衝鋒陷陣的武將。
即使“帶職參選”將招致敵方猛烈抨擊,但高層評估,“閣揆”有發言舞台、有行政資源,為政策辯護理所當然,推動政策更是職責所在,師出有名。
就算民進黨批評再猛烈,政策利多仍是選舉最有用的武器,衡量利弊後的答案,已毋庸置疑。
值得注意的是,吳敦義升任副手,勢必牽動國民黨內部微妙的中生代接班卡位戰;儘管未來副手扶正,似可順理成章,但無論藍綠雙方,迄今仍未有“副總統”後來選上“總統”的案例;台灣政治變化之劇,難以逆料,這道假設性課題,此刻毋寧言之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