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主題變了。由意識形態及軍事的對立,變成經濟競合。兩岸關係的基調也隨之改變。 |
中評社台北4月13日電/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說,冷戰時代最常見的關鍵字之一是“裁軍”,如今在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常見字則是“人民幣匯率是否升值”,其實也就是經貿層面的“裁軍”;相對而言,冷戰時代兩岸最常見的關鍵字是“反攻大陸”或“解放台灣”,如今在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常見字則是“ECFA”,從零和轉向尋求雙贏共生。
社論指出,這個世界已經在極大程度上走出了意識形態及軍事衝突,轉而以經濟競合為主調。冷戰時代的關鍵字是“軍備競賽”、“鐵幕”、“圍堵”,如今的關鍵字則是“FTA”、“改革開放”、“全球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公約等軍事聯盟已成明日黃花,新的組合則是歐盟、東盟加N、北美自由貿易區等,皆是經貿組織。
世界的主題變了。由意識形態及軍事的對立,變成經濟競合。由於世界的主題變了,兩岸關係的基調也隨之改變。如前所述,從反攻大陸、解放台灣,變成了ECFA。
“全球化”促使世界的主題從軍事及意識形態的對立,轉向經濟競合。其中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中國因全球化而適時把握了以經濟手段(相對於政治手段)解決內政困境的機遇;而西方世界(以美國為主)一方面找到了以經貿競合(相對於軍事手段)為處理中國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其實也失去了以軍事手段處理中國問題的合理性。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已與世界頂尖廠家的利益結合;作為世界市場,中國也已成為全世界商家競逐的目標。意識形態與軍事的衝突不再是世界的主題,更已不再是西方世界藉以處理中國問題的憑藉。中國藉由經貿利益來維持內部和諧與外部和平,因而使列強亦不可能以違反“和平”的手段,來阻擋中國“崛起”,反而爭相搶食中國在世界工廠及世界市場所提供的誘人利益。
中國應對世界的方法改變了,以經貿為主題;世界應對中國的方法也改變了,亦以經貿為主題。因此,兩岸關係也隨之改變,也改以經貿為主題。兩岸情勢近年來的急遽消長,並非源自意識形態的變化,因為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仍占有高度;亦非出自軍力懸殊,因為那對台灣頂多拚死一戰,對世界則未必能完全坐視無睹。近年兩岸情勢的丕變,是因中國大陸改以“經濟”與“和平”為面對世界的立國戰略,亦改以“經濟”與“和平”為兩岸戰略;這使台灣一方面陷入更大的危機,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