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後MOU時代 兩岸金融業可望合縱連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6 20:58:01  


  中評社台北11月16日電/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今晚簽訂,兩岸金融業往來也將進入新階段,除了看好西進大陸後可吃到的業務大餅,兩岸金融業者間後續的合縱連橫,也將逐漸熱絡起來。

  中央社報道,台資金融機構在登陸時間上,落後其他外資超過10年,但卻獨具台商在大陸多年紮根的客戶基礎,以及後續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可望獲得的超國民待遇等利基。

  這些條件都讓台資金融機構認為,MOU的簽訂等於是跨越過去的門檻,取得進軍一個廣大新市場的門票。

  已在大陸設立辦事處的台資金融機構包括彰化銀行、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金控旗下第一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華南金控旗下華南銀行、中信金控旗下中國信託商銀、兆豐金控旗下兆豐銀行等,都集中在長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洲等台商聚集地,可看出台資金融機構布局,“跟著台商走”的戰略思維。

  銀行業者表示,大陸在企金及消金業務上,都有台資金融機構可以切入立足點,規模與台灣本土相比以數十倍計;光就台商業務來說,目前大陸台商銀行貸款倚賴陸銀比重不到三成,主因是陸銀對中小型台商的風控及徵信不易,這對台資銀行而言,就是利基所在。

  以中小企業見長的台資銀行,可望成為有意發展台商客戶的陸銀策略結盟首選。

  雙方可循模式包括兩岸三地資產相互鑑價、徵信平台的合作,中資銀行扮演人民幣貨款來源,台資銀行則是台商客戶及陸銀的中介橋樑,一方面解決中小台商因缺乏合格資產,貸款利息偏高問題,一方面兩岸銀行可洽商合理的利潤分配,開創新的獲利來源。

  在消金方面,除了已定居在大陸的台灣人客戶外,發卡超過19億張的銀聯卡市場也令業者垂涎。

  後續開放銀聯卡在台提款、授權台資銀行發卡,也能創造全新商機,台資大型發卡行也可藉由與陸銀合資信用卡公司的方式,直接切入當地還不成熟的信用卡市場,搶得先機。

  不過,銀行業者也擔心兩岸開放後,台資銀行可能出現資金外流的負面效應,不但3到5年內不易獲利,且據大陸規定,外資銀行登陸申設子行,資本額下限為人民幣10億元(約折合新台幣47億元),若37家“國銀”中,5分之1登陸設立子行,就可能超過新台幣300億元的資金外流。

  此外,直接交流後台資金融業短期需防範客戶資料外流、人才流失,長期則需提防香港邊緣化隱憂,在台灣重演。

  業者表示,3年後回頭看,兩岸金融開放“只是一個過程”,但在這期間業者的策略布局、政府扮演的角色,一步一步地都緊扣著未來整體產業的榮枯,如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下一步,考驗著政府及業者的智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