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與企業對談致詞全文:有一個堆柴理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3 00:56:52


蔡英文與七大工商團體成員對談。(中評社 鄒麗泳攝)
 
  台灣的經濟問題必須解決。如果求迅速有效,短期確實有一些政策工具可以救急,例如台幣貶值、補貼與減稅等等,但是這些作法有些是短期措施,有些是“治標不治本”,對於國家的長期發展不見得有利。

  因為台灣經濟的根本問題出在缺乏動能,我們的生產力沒有提升。既有的產業沒有轉型升級,新創的產業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填補產業外移所留下來的空隙。多年來產業結構的虛化,不只重創企業的利潤,也迫使台灣的受薪階級,陷入低薪與過勞的惡劣處境。

  因此,未來的產業政策,必須要鎖定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就是改善企業利潤;第二要提高勞工薪資。這兩項目標沒有先後順序,必須同步進行、與時俱進。

  所以,民進黨提出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我們認為,政府責任在打造一個支持創新的環境,用創新來帶動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再以升級轉型來提高企業的利潤;產業一旦能創新升級,就能創造大量,而且優質的就業機會,也就有能力提高勞工的薪資和待遇。

  上個月,我發表勞工政策時,就提出台灣經濟要走向“公平成長”,也就是“經濟要成長,分配要公平”。經濟成長的果實,務必要分配給每一個階層的人們,要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在經濟成長的道路上,增進並且發揮個人的能力,進而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財富,這樣才能實現分配的正義性。

  勞工如果有更好的報酬、有更好的工作環境、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力,也有助於產業的競爭力,更可以為台灣的經濟帶來活力。

  除了分配正義之外,經濟成長也不能夠脫離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因為“公平成長”也必須對環境公平。最近的“巴黎氣候協定”,舉世矚目,未來的產業將會“更綠”、對環境需要更友善,所以台灣要設定自己的減碳時程。

  今年五月的時候,剛才理事長也提到,我拜訪工總,那時候我就說,企業其實不需要花錢投資政治,應該把這些錢用在照顧員工、回饋消費者、或者在環境保護的工作上。因為支持企業,保障勞工,本來就都是政府的責任。

  下一任的台灣“總統”,必須面對的,不只是GDP要達到幾“趴”的挑戰,而是一個產業要如何發展、就業將如何提升、世代正義應該如何實現,以及人性尊嚴又如何確保等課題。

  不論要如何成就上述這些課題,我們都離不開市場經濟。在我的觀念裡面,自由市場機制應該被充分尊重,但絕對不能放任,尊重市場機制這句話,也不應該成為政府沒有效能的託辭,或市場霸凌的護身符。在這個新時代裡,政府不應該在自由市場裡面缺席,對政府而言,該濟弱扶強時,就濟弱扶強,該維護國家利益的時候,就勇往直前,努力維護國家的利益。政府的責任是引導市場,讓市場的運作不至於背離社會福祉與全民福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