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敏勇:蔡英文與公民團体世代性有差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1:01:20


李敏勇是知名詩人與文學評論家。(中評社 鄒麗泳攝)
 
  太陽花學運讓李敏勇回顧過往的學生運動。他說,1968年全世界的學生運動,當時,他才20多歲,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當時台灣學生普遍想法“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是一種逃避主義。

 他指出,當年68學運的參與者並沒有組黨,後來成為自由派與改革派政黨的力量,例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德國前總理施諾德等政治領袖,他們的政治行為、政黨取向及投票行為幾乎都支持左派,變成歐美國家的進步改革派力量。

  1990年,野百合學運年代,李敏勇已40多歲,做父親的年代。他觀察,野百合學運與民進黨有比較深關連,學生很多成為新潮流系成員,例如鄭文燦等。野百合學運與民進黨及新潮流系關係較為密切。

  太陽花學運,李敏勇已60多歲,屬於祖父代。他觀察,太陽花與1968及1990野百合學運有很大不同。太陽花學運口號是“自己國家自己救”,學生有很大的主體性、傳播條件及各方面都很強,他們不依賴政黨,也不願被政黨及體制吸納。過往,學運以民進黨為中心的非國民黨力量,現在不依賴政黨。

  李敏勇坦言,民進黨執政進入體制後,理想比較不純粹,公民力量雖與民進黨較為接近,卻未被體制化,呈現兩股不同力量,變成民進黨以外的台灣社會力,但兩者可以相互加持,也會產生加乘效果,對執政者產生更大的壓力。就此而言,公民力量的成熟不見得會弱化民進黨,只是這股力量也會鞭策民進黨,督促民進黨提出更多進步主張,民進黨無法指揮它,兩者關係很微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