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中國加一”策略有那麼嚴重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11:12:04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
  中評社台北7月14日電/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日前討論“台灣的對中經濟戰略”,原本計劃將“中國加一”策略列為共識意見,卻因多數與會者的反對取消。這一動作顯示,民進黨的領導階層若不是對於國際經貿趨勢一無所知,就是對“中國”過度敏感。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民進黨幕僚單位事前規劃的共識裡,包括台灣應積極展“中國加一”策略。其理由是:對中國經濟戰略是台灣對外總體經濟戰略的一環,唯有取得對外貿易關係的平衡,才能分散市場風險,同時製造有利於台灣產業轉型與發展的外在環境,並藉以緩和島內產業、就業與薪資受到後進國家低價競爭的衝擊,“包括對外洽簽FTA與發展經貿關係,應透過‘中國加一’策略,以對外投資來說,可建立‘China+1’模式,謀求中國之外的另一個生產基地,其目的可以包括東南亞、印度、新興市場,當然也包括台灣。” 

  這些理由並無特殊之處,但在會中卻引發多人質疑,有人強調“台灣應充實國內產業,而不是另外再有一個生產基地”;有人擔心“這問題很複雜,一旦發出就收不回來”;有人批評“這些字眼從未在黨內討論過”;因此蘇貞昌最後並未將其納入會議共識結論。 

  就事論事,中國加一策略,早就不是新聞。許多跨國企業鑒於二OO九年後中國大陸對外商的稅收優惠政策調整,再加工資上漲與通貨膨脹,因此除了在中國設廠之外,也尋求在其他亞洲市場設廠,希望降低成本,分散風險,減少對中國大陸的過度依賴。 

  這樣的盤算主要出於成本的考量,以平均最低工資來說,印度大概只有中國大陸的O‧五七%,印尼為O‧六八%,越南則是O‧六六%;但如果加計福利等等,勞工的總成本,印度只有中國大陸的O‧四一%,印尼則為O‧四八%,越南為O‧五一%。比較之下,去這些國家投資設廠,顯然比去中國大陸工資成本低很多,正因為如此,包括富士康、三星、佳能等都已經到越南設廠。 

  不過“中國加一”政策,未必全然有利無弊。因為到這些國家投資設廠的風險可能更大。例如腐敗、貪污、缺乏問責制、透明度低、跟繁瑣的官僚體系打交道等等,都是外商必然面對的問題,若干跨境風險評估,甚至認為,儘管泰國、印尼、越南並不顯著,“所有亞洲替代對象的風險,都高於中國”。 

  顯然,“中國加一”策略就是分散風險,不要將所有鷄蛋都放進一個籃子。這種概念,自然有其道理。事實上,台商去年在東協投資成長一六五%,而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卻衰退十一%,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如果提出“中國加一”策略,外界並不會意外,但民進黨中央將其取消,反而使人不得不為之疑惑。這樣一個跨國企業已經行之數年,而且與民進黨一貫分散風險主張並無衝突或牴觸的策略,為什麼不能成為民進黨的共識?這些民進黨的領導階層究竟怕什麼? 

  說穿了,民進黨多年以來一直把中國“妖魔化”,任何跟中國連結的政策或作為,都一律朝負面解讀,“逢中必反”不僅已經是民進黨的固定戰術,而且也成為絕大多數民進黨要員的刻板思維,這次把“中國加一”策略排除在共識之外,只不過是再度展現這種心態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