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信良坦言,民進黨在情感上不能接受一中,中國大陸也知道“一個中國原則”對台灣太敏感,因此接受國民黨“九二共識”;現在謝長廷提“憲法各表”,是想要避開一中的敏感性。尤其,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曾參與“修憲”,意味民進黨也在體制內並接受體制,再加上,目前有效運作的“憲法”增修條文,包括他在內的很多民進黨政治人物都曾參與“修憲”,這部“憲法”實質上已經是台灣“憲法”。
面對獨派反彈“憲法各表”,許信良認為,民進黨內有零星的反對聲音,但他們的力量很微弱。理由是2012“總統”大選結果,民進黨大多數政治菁英都很清楚,蔡英文無法完成最後一哩路或跨越最後一哩寬的長河就是兩岸政策讓不少人不放心。
許信良是民進內的開放派。他強調,謝長廷此行的意義是敲開民共對話的大門,大門開了以後,後續跟進就很容易;其次,謝提出“憲法”共識與“憲法各表”,做為民共對話的政治基礎,民進黨必須嚴肅面對,不能迴避。
許信良指出,他看到政大教授童振源的民調,將近6%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執政、卻不放心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因此,把票投給馬英九,這一來一回之間相差12%,兩岸問題確實決定了大選勝敗,多數民進黨菁英高度共識兩岸關係是重返執政的最後障礙。
他認為,謝長廷此行是有智慧有勇氣的訪問,為民進黨打開可能與共產黨對話的政治基礎,黨內大部分菁英多半給予肯定,這符合大多數菁英的願望,相信反彈不會太強。
至於,民進黨規劃要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否更名“兩岸事務委員會”或“大陸事務委員會”,許信良認為,民進黨既然想改善兩岸關係就不要讓名稱成為障礙。
不過,他也懷疑,中國大陸是不是那麼反對“中國事務委員會”?民進黨把兩岸事務變成中國事務,中國不見得不能接受,這是解釋的問題,說不定中國大陸沒那麼反對“中國事務委員會”,民進黨把“兩岸事務委員會”變成“中國事務委員會”說不定中國大陸更高興。
許信良說,如果中國大陸對“中國事務委員會”不以為忤,就用這個名稱,如果中國大陸很在意,民進黨又何必讓名稱成為障礙,因此最好事先溝通,要派人先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