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蔡英文罩門難破解而致皇帝不急太監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0 09:58:15  


  中評社台北6月10日電/目前正在德國訪問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向歐洲台灣協會成員表示:目前藍、綠實力已相差無幾,各自都擁有六百萬票左右的忠實選民,所以民進黨若要勝出,關鍵就在於如何爭取到一百至一百五十萬票的中間選民認同。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指出,由此可見,蔡英文認為自己在“總統”選戰中致勝的關鍵,在於盡可能地爭取較多的中間選民的支持。但如何爭取中間選民?卻又使蔡英文躊躇不決,舉棋不定。實際上,中間選民多是經濟選民或利益選民,由於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度日益加深,這就使到中間選民在作出投票抉擇之前,必須先行觀察比較各位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能否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及民眾福祉。因此,蔡英文若要能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就必須提出比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更能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及民眾福祉的兩岸政策路線。

  然而,蔡英文偏偏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卡了殼”。一方面,既是為了穩固基本盤尤其是討好本來就因她沒有認真“挺扁”而有所不滿的“獨”派,也是她研擬“特殊兩國論”的本性使然,她根本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因而也就提不出較好的兩岸政策論述;另一方面,為了爭取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她又必須盡快提出清晰理性的兩岸政策論述。這正是兩頭為難。因此,她的所謂“十年政綱”中的兩岸政策部分,就一直只能是“留白”,不要說是未能趕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的參選人辯論中予以清晰說明,就是直到要澄清國際社會的疑慮,到外國訪問的今天,連動筆撰寫的跡象還都沒有,這又如何取信於中間選民?又如何讓關注台海和平的國際社會放心?

  正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一些由“獨”派大佬辜寬敏豢養的學者,倒是先行替蔡英文“代筆”草擬其兩岸政策論述起來了。這些學者大多曾在陳水扁當政在“陸委會”任過要職,或是出任過民進黨中央黨部的大陸(中國)事務部主管,因而極為熟悉陳水扁式的大陸政策,也是以陳水扁的思維方式來構思“蔡英文未來的”兩岸政策。但是,雖然他們中的議席而一些人也在民進黨智庫中掛名“顧問”之類的頭銜,然而由於這個智庫目前基本處於“空擺”階段,並未進入實際操作,故而他們所構思的東西不一定就是蔡英文心目中的大陸政策。說不好,這是辜寬敏等“獨”派大老要趁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仍處於“留白”狀況,就採取先入為主、造成既成事實的手法,意圖搶在蔡英文的前頭製造輿論聲勢,迫使蔡英文實行“拿來主義”,將之當作是自己的兩岸政策論述。

  昨日,由辜寬敏任董事長的“新台灣國策智庫”就舉辦了一個名為“檢討馬政府兩岸協議得失”的時事座談會,表面上是針對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率團赴台,與台灣海基會進行“兩岸協議成效檢討會議”,予以月旦一番,但實質上就是張揚辜寬敏的兩岸論述,意圖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施以實質性的影響。

  在這個座談會上,“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際部主任賴怡忠在被問到,民進黨無法接受“九二共識”,一旦執政,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或協議是否中斷時指出,中方當然知道民進黨不會接受“九二共識”,但北京也不太可能因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撕毀掉兩岸協議或關閉兩岸協商管道。他認為,近來馬政府一再對外宣稱,不接受“九二共識”,就可能撕毀既有協議,這樣的說法言過其實。他說,兩岸經濟協議是國家之間所簽訂正式文件,如果北京因為政治因素撕毀經濟協議,將會重創國際信用度。曾經因提出“澳門模式”的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也表示,根據他的瞭解,北京到現在為止對此還沒有結論。他說,北京當然期望馬英九繼續執政,但也慎重、認真準備民進黨可能回來執政的事實。 

  這種認知,其實也就是“獨”派的真實心態,而且可能也與蔡英文的想法大同小異,因而獲得蔡英文接納的機會很大。倘此,“新台灣國策智庫”就將是先入為主,代替民進黨智庫擬制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至少也是為民進黨智庫研擬兩岸政策論述提供基調和基本素材了。

  按照“新台灣國策智庫”學者們的思路,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政策論述必須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為了能讓基本盤尤其是“獨派”放心,民進黨上台後,不應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為了爭取中間選民,蔡英文也應當設法讓他們相信,民進黨上台後即使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也不但不會摧毀已簽署的各項兩岸協議,相反還將會繼續使用既有管道進行兩岸協商。

  “新台灣國策智庫”的學者們為蔡英文設定不會承認“九二共識”的路向,這既是為了維繫基本盤及討好“獨派”的需要之外,其實更是摸准了蔡英文本身的意識形態基本立場。實際上,如果說當年她創制了“特殊國與國關係”理論,是受命於李登輝的職務行為,可能並不等於其個人意識形態,還可說得過去的話,那麼,陳水扁在就職滿月時聲稱將會以承認“九二共識”來與對岸恢復兩會協商之時,蔡英文卻不顧冒著“犯上”的風險,連夜發出“新聞稿”,“澄清”陳水扁的談話內容,那才是她的意識形態“本色”。而自此之後,她一直堅持著這一立場,並沒有作出任何改變以至是調整。

  為了消除中間選民對此立場而將會導致兩岸關係倒退的疑慮,“新台灣國策智庫”的學者們在拿不出比馬英九更為“高明”的兩岸關係政策的窘境下,就為蔡英文炮製了北京不會因為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撕毀掉兩岸協議或關閉兩岸協商管道的論述。這比吳釗燮較早時拋出的“澳門模式”更為天真,更難發揮誘惑作用。蔡英文能否將之接納為自己的論述主張,看來並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扁系”已經大軍進駐蔡英文的競選辦公室,而陳水扁又將自己獲得“特赦”的希望寄託在蔡英文的身上,因而也必然要將陳水扁的兩岸政策主張強套給蔡英文,因而這又將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其實,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立場上,蔡英文與陳水扁也是基本一致的,但對陳水扁的一些過激做法,蔡英文卻不會照辦煮碗,而致嚇跑了中間選民。為了迷惑和爭取中間選民,她仍將以表面上看似溫和,實質模糊不清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作為其兩岸政策基調。就這點而看,“新台灣國策智庫”的學者們將跑贏陳水扁一條街。實際上,“和而不同”是政治領域的,就是兩岸可以保持和平,但無須承認“九二共識”;而“和而求同”則是經濟領域的,兩岸可以繼續交流合作,共同發展。這與“新台灣國策智庫”的學者們所謂民進黨即使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就撕毀掉兩岸協議或關閉兩岸協商管道的基調,基本相同。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