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10日電/作家桑品載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說,國民黨三席補選“立委”皆墨,顯現老百姓對馬政府的氣還沒有出夠; 這個“氣”源,有兩大部分,一是中間選民,二是藍營支持者。有共同之氣,也有各別之氣。
前者,顯現對馬政府所揭示的改革不認同或不滿意,這當然和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所開出的支票,多數未兌現有關。
兩岸政策是馬政府的強項,可是直接落實在庶民身上的利益並不多,陸客來台觀光定,MOU簽署,ECFA也可能簽署,大企業得到好處,人民卻難解眼前之急,成了望梅止渴。
名筆、名嘴掀起罵馬英九風,於是“馬英九無能”成為普遍印象。這中間當然有讓馬感到委屈的,但印象一旦形成,馬的溫良恭儉讓作風反而使人覺得更氣,彷彿是默認。民進黨打蛇隨棍上,形成與不滿者的聲氣相結合,馬支持度下滑,民進黨自然得利。
這情形,頗似多年前,人民因不滿陳水扁,致使民進黨歷盡縣市長、“立委”、“總統”選舉大敗。國民黨在日前縣市長選舉與昨天“立委”補選中失利,不啻為一種“勢”的翻轉。這個勢延續下去,不無失去政權的可能。
另一敗因,是藍營支持者的“反馬情結”以及國民黨依舊在分裂的老故事中打轉;前者是不投票,後者是分裂投票。
所謂“反馬情結”,相當部分是認為馬“不夠藍”,這與馬藍綠和解的想法有落差,例如“不統、不獨”,許多人解釋為“B型台獨”。惟獨派的聲音未因馬的“不獨”而消失,相對地使反獨者感到失落,對馬有取悅綠營的疑慮。
馬英九對陳聰明的去留保持“法律立場”,站在“元首”的高度,並無不妥。但當大家將陳聰明和黃芳彥順利出境聯想後,陳水扁的影子便出現了,“法律說法”便難以服眾。這個情緒反映在“監委”對陳聰明彈劾案上,提案“監委”豈不知法律理由並不充分,卻仍有六人投贊成票,甚至還打算再提彈劾案。可惜,馬英九似乎仍未察覺這個情緒蔓延的嚴重性。
國民黨的分裂,並未因馬兼任黨主席而改善,反更加嚴重。縣市長選舉時即出現端倪,鄭永金、謝深山公然反對黨的提名人。他們也明白支持的人未必當選,卻仍執意而為,這種玉石俱焚的做法,即使在李登輝執政時也未如此嚴重。
另一分裂現象,見於美牛進口事件,國民黨籍“立委”和府院唱反調。美國在聲明中表示,不能理解國民黨“立委”為何不支持政府?那是因為不知道不吃馬這一套的“立委”,大有人在。
再回頭看昨天和下月將進行“立委”補選,國民黨還沒有將不服的同志全部勸退,是團結的民進黨對抗分裂的國民黨。尤其是,金溥聰選前宣示,對未獲提名而參選者,將開除黨籍,這些人好像並不在乎。支持國民黨和馬英九而無光榮感,這個危機的嚴重性,就絕不會僅止於昨天三席“立委”的敗選而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