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3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特稿文章說,劉兆玄不下台被千夫所指,但當“內閣”變成標靶時,別忽視對另一要角的究責--“國安會”。“閣揆”對救災縱有無法迴避的第一線責任,但“國難”時執政團隊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天下大亂,群龍無首”。
文章說,“首”是誰?當然是馬英九。尤其,回顧整體救災最受爭議之處,一為軍方動員太慢;二是竟有拒絕外援之實;三為“總統”不發緊急命令。這幾件事,一屬“國防”、二屬“外交”、三是獨一無二的特殊職權,依照“憲法”白紙黑字的規定,此三項軍機要務誰管?“總統”管。“憲法”設計“總統”的幕僚是誰?“國安會”。
為維持憲政穩定,“總統”地位不能輕言動盪,只能靠嚴格的“立院”彈劾與層層關卡的人民罷免救濟。可是,“總統”幕僚對“總統”失職能辭其咎?
以“外交部”拒絕美援公文而言,“總統府”內部調查顯示,“外交部”回覆美方前,次長夏立言辦公室人員確曾致電“國安會秘書長”辦公室,表示“美方主動表達需要什麼協助?”結果“國安會”要“外交部”自己去問“行政院國土室”;但對大陸的“外援”,“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親自裁示”,立場是:“人道援助,我們都歡迎。”
文章說,為何同樣為“外援”,對美方的“援助”和之於大陸的“援助”有那麼大的差別對待?府方事後的解釋是,因“陸委會”問的問題和“外交部”不同,“陸委會”是詢問“我們對於大陸援助,態度是什麼?”府方人士說,如果“外交部”問的是對“國外援助”的回應立場,“國安會”也會表示歡迎人道援助。
“外交部”儘管發了通令外館的婉謝電報,但“國安會”事後用“修辭學”來推託自己對待美援的責任,不要說“外交部”不服氣,了解“國安會”職掌者也不會接受。
“國防”失職、外援失策,再算上“國安會”議遲至第七天才啟動的帳,“國安會”這個“憲法”規定的“總統”法定幕僚機構,能夠始終隱身幕後不被追究?劉兆玄去留引發重大爭議之際,也應一併檢討“國安會”的角色與責任,八八水災政治究責才能更加全面與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