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子昂:台灣轉單紅利不會永遠 產業M型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1-10 00:23:39


 

  他說,2018年中美貿易戰,若直接從大陸出口到美國會被課10%至25%的關稅,所以台商觀望後準備外移,但沒想到遇上COVID-19;於是大廠商決定把部分產能從大陸擴增到東南亞。例如鞋類很早就移到柬埔寨,本來就是為因應RCEP與大陸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漲。

  陳子昂表示,沒有外移而在台灣的中小企業,從“經濟部”公布出口比例,零關稅的產品佔台灣出口比重有77%,主要是WTO資訊科技協定(ITA)的產品即電子產品;剩下的23%要面臨關稅壓力,但政府抓大放小,自然認為顧好77%的產業為主,認為23%影響不大。

  陳子昂指出,這23%的產業,主要是石化、面板、紡織、綱鐵、機械為主,出口地區以中國大陸、東南亞及日本為主,可是這裡面的大廠為因應RCEP早就外移了,例如台塑的鋼鐵廠移到越南北部,雖然2018年發生砸廠事件,但去年大賺,聽說是台塑旗下最賺錢的鋼鐵廠。

  他說,移不出去的一定是規模很大,例如面板廠,佔地面積大,使用的水電量都大、投資金額也很大,這種要外移不容易,於是再扣掉有外移的,剩下沒外移的中小廠佔台灣的產值就不大了。

  陳子昂告訴中評社,問題是這些留在台灣中小廠這兩年業績,也是因為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引發的轉單效應,讓他們的業績好到不行。台灣經濟成長率2019年5%、2020年6%、今年2022年預估在4%以上,讓這些業者質疑,RCEP生效後如果影響真這麼大,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還會這麼好?“經濟部長”沒被罵,蔡英文、蘇貞昌沒被廠商罵?這些廠商罵的都是節能減碳為何沒政策、五缺問題不解決。

  有人指,這類傳統產業就業人口多,因此民生經濟受影響。依“經濟部”中小企業(含農林漁牧及各類傳產及服務業)統計資料,2020年共154萬8835家,就業人口為931萬1千人。

  陳子昂表示,台灣中小企業佔整體的97%以上,可是其中很多都有對外投資、也有上市櫃公司,如果談就業人口數是屬於勞動問題,這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因為台灣長期缺工,所以大廠不太可能把要大量需要勞動力的留在台灣,留在台灣的一定是高度機械化,中小型廠也一定高度自動化。

  陳子昂指出,這些不外移的中小廠可能因為供應鏈集中、留在台灣研發能力較強,雖然成本高但毛利也相對高,而要外移的資源又不夠等因素而不外移,政府會因為水、電、土地都不夠,加上未來若要出口到歐美地區會面臨碳足跡的問題,因此希望這些廠商再次自動化、少用水電來因應,於是廠商變成不一定要外移,而是接受政府補助往高值化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