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联合国2758号決议50年 在沪学者热议
http://www.CRNTT.com   2021-10-25 13:10:08


(主辦方供圖)
 
  在“台灣問題國際環境與國際因素的新變化”環節中,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在分析台灣問題國際環境和國際因素的新變化時認為:拜登政府對特朗普時期較為冒進的對台政策和做法進行了一些回調,但仍然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切香腸”的做法,試探大陸底線,打擦邊球。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特聘教授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分析台灣問題歷來受制於國際大格局特別是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近期變化主要是經濟和科技競爭加劇、美方對中國發展和治理模式的疑慮加深、台海和南海軍事形勢緊張。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分析道,近期以來,台灣問題呈現出明顯的“國際化”動向,主要表現出“三多”的特征,亦即介入台灣問題的國家數量增多;外國介入台灣問題的領域增多;外國介入台灣問題的手段增多。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認為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新動向主要表現為:一是美國主導的全聯盟、半政府集體挺台模式,包括全球民主峰會。二是把台灣界定為民主實體,並以民主為路徑,給台灣以准國家地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胡凌煒提醒需警惕台灣當局採取由外而內的方式為法理“台獨”創造條件。中美關係及國際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台灣當局試圖在國際勢力的縱容下開辟新的路徑,由外而內地為法理“台獨”創造條件。可以明確的是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任何形式的“台獨”都將難以實現。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員童立群認為: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CPTPP這一組織同樣應遵守國際法,必須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民進黨當局如繼續歪曲曲解聯大2758號決議,以經貿為由拓展所謂“國際空間”、進行謀“獨”活動,必將以失敗收場。上海台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楊認為 “住民自決論”是“台獨”勢力謀求“獨立”的手段。必須在國際法和國內法兩個層面對其進行反制。一是要持續強化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習慣法地位。二是要繼續完善出台專門性法律法規,推進反“台獨”法制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