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城區部在金華街的巷弄裡。(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他表示,美國是用“威嚇”手段,也就是每隔90天受理申請晶片提供方案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事先生產晶片,到時候美國事後不准提供出售,晶片生產商會受重大損失,所以造成聯發科、台積電現在不敢接“華為”的訂單,所以大陸會把下一波產業發展力量集中在晶片發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標準。但這並不容易,因為晶片差異化很大,而且良率是重要關鍵,而設備標準若無法打進全球市場,就會侷限在大陸市場而已。
有人認為,美國因負債過高導致經濟力下滑,是中國大陸崛起的好機會。李志強指出,其實過去十年來,大陸債務增加的幅度比美國還多。美國的債務佔GDP約2.3倍,但中國大陸債務佔GDP約2.5倍以上,相差雖不大,但美國是高所得國家,平均每年近6萬美元,大陸每年1萬美元左右,而且美國創造利潤的能力很強,所以債多不愁。
另有人認為,疫情過後,全球生產鏈會進行重組,影響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李志強認為,生產鏈重組非一年半載可以改變,而且所謂產業外移,往往只是資金改到別的地方投資,其實是分散風險,只要大陸調整產業結構得宜即可。
至於有人認為中美對抗終須一戰,李志強指出,過去美蘇對抗,雙方完全沒有經貿關係,也沒打仗。今天中美貿易關係密切,雙方更不可能發動戰爭,因對中美雙方都不利,而且美國今年底即將大選,如果特朗普連任失敗,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美中對抗局勢雖然不變,但美國的手段會比較溫和,美中比較容易達成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