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把APEC經濟領袖會議能派誰出席當做下一個兩岸關係的指標?
嚴震生對中評社指出,他曾說馬英九時期增加的國際空間是“雞肋”,就是台灣無法以正式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加入世衛組織(WHO),能以每年受邀才能出席的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WHA),其次是每3年出席一次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會員大會,再來就是APEC經濟領袖會議,馬時期是前任“副總統”代表出席,蔡英文去年派曾是“總統”候選人、又是政黨領袖出席,勉強可以,問題是這一次會不會連宋楚瑜這個層級的人都不要?
他擔心,今天大陸斷掉台灣的“邦交國”,台灣日後就算政黨輪替,輪回國民黨執政,也恢復“外交休兵”的默契,但搞不好台灣有“邦交”的國家只剩10個,難道大陸會退還給台灣嗎?還是就維持10個?這樣也沒意義呀!台灣又該怎麼辦?也就是說,如果“邦交國”再減少的話,就算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恢復,“邦交國”也回不來了,因為這很難讓大陸再改變,所以國際組織這次沒參與,以後可能再參與,但“邦交國”一旦掉了,就很難再恢復了。
他說,台灣在外交與參與國際空間上的挫折,背後原因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但如果現在蔡英文說願意回到“九二共識”,大陸接不接受?如果因為蔡過去態度明顯,大陸已經不相信蔡了,而且台灣已經創造出一個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的氛圍,這才是該令人擔心的。
他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一談到經濟利益,立即回到“一個中國”,特朗普都可以做這麼大的“髮夾彎”,為何蔡英文不會?他曾建議蔡政府趁機說,好像要與大陸打交道,有些東西要先開始才能再做改變,連特朗普都變了,因此是不是先接受“九二共識”,與大陸互動建立互信,希望未來再創造一個新共識,讓台灣更好,但蔡政府始終不肯。
嚴震生對中評社指出,如果今天走老路線即承認“九二共識”,也許大陸接受,就是維持現在的“邦交國”數目,一點點的雞肋,雖不滿意但也只能如此,但若要走“烽火外交”,這個不確定性太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