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台灣消費性電子產業向來表現強勁,是創造工作機會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由於目前產業外移,工作機會減少,政府會不會擔心台灣經濟成長因此受到影響?
馬:事實上,您所提及的ICT產業,早在10年前就移去中國大陸,台灣製造電腦的產業,絕大部分都去了,但台灣現在做的是研發及一些新的技術,使我們在技術上領先,台灣仍然能夠成為世界資訊、通訊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此外,台灣在其他高科技領域,包括太陽光電與生物科技,我們也做了相當大幅度的投資與發展,更重要的是,台灣在產業結構上,要從“效率驅動”轉變成“創新驅動”,所以推動創新轉型也是台灣能繼續在許多方面領先的因素。
另外,我們5年前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有一些台灣的科技廠商因為這樣而留下來,不去大陸投資;同樣地,因為大陸的經濟結構改變,也有許多台商離開而回到台灣投資,所以並不是廠商一去不回,而使我們無法繼續維持競爭優勢。
問:科技業重在研發,無法創造許多工作機會,那麼其他工作機會從何而來?
馬:我想這是一個事實,高科技創造的工作機會比較少,但是我們的傳統產業還是相當強,而且這7年來,服務業、尤其是觀光業有很大的發展,觀光業對於提供就業機會當然比高科技要強很多。
問:台灣加入“亞投行”的意願?
馬:我們從去年11月就開始進行“亞投行”的相關評估,等到今(2015)年3月西方國家包括英國開始準備加入時,我們決定應該要加入,並在3月31日表示希望成為創始會員,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知道我們有強烈意願。後來沒有成為創始會員,當然中國大陸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但是它也表示歡迎我們以適當的身分與形式參加,所以我們當初表態要成為創始會員,這樣的一個行動是正確的,否則的話我們的聲音根本沒有人聽得到。
問:台灣想以什麼名稱及形式加入“亞投行”?
馬:我們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表示,希望比照“亞太經合會”(APEC)的模式,也就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正式會員。而所謂“正式會員”,也就是與其他會員權利義務相同的一個完全會員。
問:您認為台灣還有機會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會員嗎?
馬: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的時機已經過去了,根據他們的時間表,大約會在下(6)月確定章程草案,在年底的時候正式進行所有會員入會的工作。我們希望在章程研擬的階段就有空間可以參加,因此我們想成為一個正式完全會員的意願和決心都沒有改變,而中國大陸方面的回應都是一再表示歡迎我們以適當的身分參加。
問:中國大陸是否有向您說明台灣為何無法成為創始會員?
馬:我想大概是政治方面的考慮。 |